苏增烨,共青团员,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软工2204班学生,现任智能机器人协会会长、创新实验室软件部分负责人、万农达技术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曾获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大创省级结项2项、校级立项2项,攀登计划“智能温室大棚”项目获省级重点立项。2023-2024学年共获得7项软著和多个证书,以第一作者、第一发明人或共同一作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已受理)。
从山仰止 景行行止
青春如火,历练铸就辉煌。回首初入大学时,苏增烨曾在线上观看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终审决赛的盛况。当看到答辩成员在屏幕前自信满满地介绍项目内容,从容面对专家提问。这种自信让他心生敬佩,也在其心中点燃了“心向往之”的科创火种。
毛遂自荐,展少年英姿。当得知可以进入实验室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时,苏增烨感到无比幸运。他主动申请加入学院创新105实验室,积极参与学长学姐的项目。初入竞赛领域的他边学边做,对一切都充满兴趣。在科研论文方面,他一方面既希望能带领团队不辱使命,做出扎实成果,另一方面也对自己能力不足而感到忐忑不安。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面对学业压力、学科竞赛和密集的活动安排时,苏增烨也曾有过短暂的焦虑和迷茫。“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要低估自己应对多重挑战的能力”,这句话不断激励着苏增烨。在不断摸索中,他学会了高效管理时间,学习时全神贯注,参与项目时全身心投入,专注于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最终,在课业与竞赛之间,他逐渐找到了平衡点,取得了平均学分绩点4.15的好成绩,并连续两年以综测专业第一的成绩参评奖学金。此外,他还带领团队斩获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一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这句话的真谛,每一份辛劳与坚持,都是他青春绽放的底色。
与此同时,苏增烨在各方面都积极向团组织靠拢,入学便第一时间提交了入团申请书。他深知,作为一名广商学子,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集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他积极参与“青马工程”等理论培训,参与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工作。这些经历,不仅加强了他的集体责任感,也锤炼了他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了自我管理与团队合作的水平。
坚持本心 披荆斩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将课堂所学知识,通过独立思考、提炼与钻研,最终以一项对社会真正有用的科技产品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苏增烨感慨道。当然,在完成作品的阶段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在课堂接触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如今要设计一款完整且高效的管理系统产品,所需的远远不止扎实的专业理论,还包括大量的实践经验。尽管遇到挑战,苏增烨与队友们并未退缩,他们日复一日地查阅资料、进行实验,向专业课老师请教,积极讨论问题,为项目的每一环节投入心力。
物换星移,初心不改。苏增烨将科研创新视为不断自我提升的契机,通过创新的方式不断追求新的高度。他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运用跨学科的知识架构解决实际难题。在“智能温室大棚”项目中,他与团队紧密协作,撰写项目计划书,设计项目方案,并依托“三下乡”助农扶贫“百千万工程”团队,助力推动智慧农业产品的“最后一公里”落地。最终,该项目入选“攀登计划”省级重点项目立项。这段经历不仅磨砺了他的技术能力,也激发了他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探索的动能。
实践出真知,探索无止境。2024年暑假期间,苏增烨留校准备计算机设计大赛。他着手优化项目时,遇到了接踵而至的难题。“每个设计细节都需反复推敲,每段代码都得精心斟酌。”苏增烨分享当时做项目的感受。尽管工作异常辛苦,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他依旧坚持了下来,且把问题都完美解决了。他提到,每一次问题的解决都让他体会到了收获知识的喜悦与成长,也让他内心无比充实。最终,他与团队一起完成了作品,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智慧生活设计方案。这个项目在八百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如愿获得了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
不忘初心 稳步前行
步履不停,收获成长。在两年的大学时光中,苏增烨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连续两年线上线下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队长,苏增烨带队深入汕头热土,了解当地发展现状,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群众。他认为,志愿服务不仅是对他人的帮助,更是一场自我成长与蜕变的旅程。从入学起i志愿时长0小时0分钟到现在的432小时59分钟,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他更加坚定了将服务社会作为自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回看来时路,不忘初始心。两年来,苏增烨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比赛,每一场比赛,于他而言,都是经验的积累、视野的拓展,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投身科研创新的初心。其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也锤炼了他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增强了他的意志力与能力。苏增烨逐渐意识到,团队的协作与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无论是动手实验、撰写论文,还是对项目进行优化和创新,每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间紧密配合与沟通。在竞赛中,他与队友们一起讨论,分工合作,共同攻克难题,这不仅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科研经验,也让他对团队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验室的磨砺中,他从一个科研新手成长为一名有经验的项目负责人,逐渐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传道授业,承前启后。如今,作为学长的苏增烨正努力带领创新实验室和智能机器人协会的新成员们活跃在各类科研竞赛与创新实践中。他通过分享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鼓励新成员们从实践中找灵感,从细节处找突破,并引导他们在科创中保持积极探索的态度。苏增烨始终相信,科创不仅是对知识的追求,更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
时至今日,苏增烨愈加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深意。只有持之以恒,敢于突破,才能在追梦的道路上收获真正的成长。未来,苏增烨将继续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打磨自己,脚踏实地,勇往直前。在科研创新的征途上,他将怀揣“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勇敢迎接新的挑战,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努力成为一名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科技创新追梦人。
苏增烨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