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韧之,男,陕西人,1956年生。198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英语学士,1986年获英国Essex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2003年获比利时Antwerp大学语言文学博士。1983年至199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任教,1993年至2016年在汕头大学任教,先后担任教授、特聘教授、二级教授。现就职于我校国际学院,担任学科带头人、专任老师以及班级导师等。
教学突出重点,启发学生思维
李韧之教授早在17岁就开始教书,一直持续至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他现在给学生讲授的是《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这门课程,主要是为出国留学的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概况。由于课程涵盖面广,李韧之突出重点,以美英加澳四国为主,选取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精讲。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李韧之坚持每节课一个专题,课前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章,鼓励学生查阅资料,提前对知识进行预习;课上以PPT为辅助,引入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思考。每节课后,及时将PPT发送到每个学生手上,以方便学生复习,并布置一些任务和思考题,及时批阅作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李韧之一贯坚持“突出课程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理念。他认为课堂虽然结束了,但是思考并未结束;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李韧之教授非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每节课后,他都不马上离开,而是拿出一部分时间,与前来提问和咨询的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作为专本连读项目商务英语专业B班的班级导师,李韧之有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为了带好班级,李韧之主动召集班干部开内部会议,深入了解班级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探讨解决方案。积极组织班会,以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发现存在的问题,积极与辅导员沟通,将问题尽快解决。
对于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李韧之始终坚持“广泛动员,劝导为主,惩戒为辅”的理念,采用“课后单独温馨提醒”、“提示学生考勤拍照”、“暂停讲课提问学生”、“请到办公室谈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提示,尊重和维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很好地坚持了校规校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李韧之结合自己丰富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经验,为国际学院学生提出建议:一要珍惜机会,充分利用国际学院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条件,学好英语,大力提高听说读写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二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圆满完成学业,为自己创造美好前程,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贡献。
执着梦想,不断追求
作为一名教授,李韧之不仅在教学上很懂方法,而且在科研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过去几十年,他曾经研究过出国人员培训、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机器翻译、英语教学与改革,后来主要研究方向为类型比较语言学。公开发表过三十多篇文章,其中两篇在国外发表、一篇摘登于《新华文摘》、一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出版编译著十本(含合编),其中英文专著一本在美国出版。
1999年,李韧之在比利时留学时,由于机缘巧合,发现了1932年淞沪抗日首战旅长广东籍翁照垣将军的阵中日记,并对此执着求证、深入研究。李韧之的研究文章,发表在《上海档案研究》和《汕头大学学报》等多家学术刊物上,并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日报》、《作家文摘报》和汕头多家报纸先后做过大篇幅报道,还出版了书籍《勇敢的中国人》,为大家还原了一个不该被人遗忘的人,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今年春节前,李韧之应邀去广东省惠来县,为翁照垣将军铜像揭幕。他呼吁保护翁照垣故居“将军第”,作为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表示,搜寻翁照垣将军事迹、研究一二八淞沪抗战,是他业余从事的一项公益活动,他为此已经坚持了二十年,以后还要坚持下去。
李韧之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