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思政部读书交流活动常态化 践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思政部上学年读书交流活动取得了成效,为了巩固成果,使此项活动常态化,9月26日下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在第二行政楼108会议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部门读书会。思政部主任郑维铭教授、副主任权麟春及部门全体教师参加了读书交流会,会议由权麟春主持。李春燕、权麟春、徐春平三位教师分别与教师们分享了读书心得。

 

  李春燕是以《一曲健康优美“人生形式”的牧歌––读沈从文的《边城》有感》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读书心得。她回忆了大学时读《边城》的感受,并与现在重温《边城》的体会作了比较,她说大学时从书中感受到了美的意境,现在重温时除了感受到美之外,更多的是对心灵一种洗涤––那就是放下,静心去感受生活,比一切都美好。她认为要读懂《边城》必须先读懂沈从文,所以她从介绍作者沈从文入题,讲《边城》的美丽包含自然意境的美、人外部形象的美和心灵美、人性美等。最后,总结了作品的深层含义,包含了爱情的理想、作者的孤独、作品人物的孤独等。

 

  权麟春和老师们分享的主题是《读<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摭拾》,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那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观点入手,分析了核心思想是尊重人。他从中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维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对尊重的内涵、尊重的内在要素、尊重的基本分类、尊重的德性内涵、尊重的规范意义、尊重的伦理方面进行了解读,“尊重人”已成为一种显见的义务和德性,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准则。康德是把“尊重人”作为最重要道德义务的伟大思想家,但尊重人无疑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随着当代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人们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逐步深入,要求把规范性尊重的对象扩展至人以外的其他存在物,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成为道德考量的对象。

 

  徐春平是以《书虽快意读不尽––读《证明与反驳:数学发现的逻辑》有感》为题与大家分享了读书心得。她从介绍作者伊姆雷·拉卡托斯入题,引入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总结出自己的感悟。她说她通过读这本书,深受启发,本书写作形式颇为新颖,作者以课堂讨论的对话形式来展现数学问题的发现,生动地体现了数学发展的辩证过程。她认为此书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的案例,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了一种示范性的教学方法。

 

  最后,郑维铭教授对本次读书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说此次读书交流会内容涉及文学、数学、哲学,通过这样的交流,形成读书风气,使大家触类旁通,互相启发,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读书有精读和泛读,书不读是别人的,读书使人进步。通过读书,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文学涵养、哲学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水平。

 

思政部主任郑维铭教授讲话

 

读书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