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理论学习】“崇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者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12个词,共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郑维铭主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详细分析了“崇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密切联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凝练了丰厚的思想营养,引导广大师生科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崇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郑维铭

今年八月应邀参加“走进崇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才知道北京有一个“走进崇高研究院”,并且已经存在并卓有成效的工作了多年。在这个时代,坚守崇高、传播崇高、走进崇高的人们是值得尊敬和赞赏的。“崇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不断地培育和践行,必定会有更多的人向往崇高、走近崇高、到达崇高。

一、“崇高”是人生美的制高点,是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道德境界

  崇高是一种人生美,是人生美的制高点。在人生境界中,素美是得之天然、不事雕饰的自然之美,是人生美的基础层次,是人生美走向更高境界的根基。优美的人生在素美的品格的基础上,更增添了艺术的、文化的品味,显示了人生的优雅的韵味。而人生一旦和壮丽的事业、动人的壮举联系起来,就具有了壮美的基本特征,进入了壮美的境界。兼具人生美的所有特征的人生,堪称完美。崇高是壮美人生、完美人生的内核,是支撑起人生的壮美和完美的精神支柱。古语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培育和践行,不断地累积和提升,就是在当今时代引导人们不断地走向崇高,到达崇高的道德境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内容的交叉性的特征

  习惯上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层面、二十四个字”。严格地说,用二十四个字来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准确,二十四个字的每个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并不是独立成义的,例如不能把“爱国”拆成“爱”和“国”,“敬业”拆成“敬”和“业” 两个字,拆了就没有完整意义了。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层面、十二个观念”更合适更准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广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上不仅吸取了世界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有着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因而有着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易于践行的广泛性。“爱国、敬业、和谐、友善”这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协和万邦”“和为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等等,这就不消说了;就拿被普遍认为是来自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来说,也绝对不是没有传统文化根基的“舶来品”,而是同样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思想渊源和群众实践根基的。中华民族历来追求自由、平等。在中华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儒家、道家的思想中,不乏关于自由、平等思想的表述。孔子和庄子都有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有一次,孔子和学生讨论他们的抱负时,学生曾皙(点)所表述的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对此孔子十分赞赏,毫不保留地说“吾与点也”(我同意你的主张)。庄子在他的名篇《逍遥游》中,表达了对不受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境界和实际生活的追求,而当楚威王用重金和尊位请他出山时,他断然拒绝,并且说了这样的话:“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不独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可见他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人生自由的境界。孔子对人性的看法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人与生俱来是平等的、相近的,“性相近”则人与人需要友爱、仁爱、行“忠恕”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后天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影响,因此需要用“礼”来加以调节。这就形成了孔子“仁礼相济”的核心思想。至于在民众生活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是一种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民众喜爱的《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的天不怕地不怕神鬼不怕、不受束缚、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的形象,就是对自由平等追求的艺术写照。农民喊出了“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反映了历代农民对自由平等的强烈向往。人们崇尚“执法无私”“刚直不阿”的包公,也可见对公正、法治的崇尚之一斑。凡此种种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群众生活基础,具有普遍被接受的广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标要求和践行效果上具有多层次性,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性之所在。因其多层次性,无论人们的思想境界到达何种层次,都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找到自己的认同目标和努力方向。就拿“爱国”来说,既可以表现为为国家舍生忘死、毁家纾难、舍小家为国家,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可表现为在平凡工作中埋头苦干、克己奉公,处处维护国家利益,珍惜国家荣誉,还可以表现在日常生活小事和私人生活空间里,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关注着国家的兴衰存亡,发愿为祖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既可以表现为对国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向往和追求,也可表现为对祖国文化、语言文字的珍惜,等等。其他各个层面各个观念也然。有了多层次的要求和践行结果,才能广泛地为不同层次不同认识的社会成员所认可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还具有交叉性的特点。交叉性就是三个层面的划分不是绝然的,不是说属于国家层面的内容就不能是社会或个人的,每一个层面的四个观念也可以在其他层面之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比如,在国家层面中的“和谐”是对社会建设目标的概括,那么“和谐社会”应该是怎样的呢?那就是要在社会层面的内容中找答案了,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一个社会的每个人,努力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也是这个社会“和谐”的表现。又比如,对每一个人来说,怎样才是“爱国、敬业”呢?那就要在自己所从事是那一份工作中,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总之,“三个倡导、三个层面”的划分是明确的,是不同层面的价值追求,但又不是彼此不相干的,而是互相支持,互相照应,互相兼容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可以引导人们走近“崇高”走向“崇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们社会,是少长咸宜、妇孺皆可,需加培育的。为了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段时间里对着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人们反复论述,着力强调。他对中小学生讲,对小学生提出了“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四点要求;对大学生讲,提出的要求是“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对中央政治局领导同志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社会“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他还在“两院”院士大会对院士们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从小学生、大学生到中央领导同志、院士,都是适应的,都要培育和践行。对于不同层次的人们来说,培育和践行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有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崇高”的层次,但不仅只有“崇高”一个层次,还有“平凡”的多个层次。不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平凡”也蕴涵着“崇高”,通过“平凡”的坚持和累积,“平凡”之中见“崇高”,“平凡”不断地走向“崇高”,升华为“崇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崇高”也不尽是巍峨矗立、高标孤傲的“顶峰”,“崇高”内里也有自己的层次,“崇高”是可以累积和提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条通往“崇高”境界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