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广州商学院筑梦星辰服务队于2025年7月奔赴梅州市五华县军营小学,并开展了系列支教课程。这些课程以过往十年支教经验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度融合地方特色,首次将七年级学生纳入授课对象范围,着力提升乡村儿童综合素养,探索教育帮扶新模式,助力国家乡村教育振兴战略。
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
本次支教课程体系紧密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精心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德育为先,筑牢思想根基。服务队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引领融入课堂教学。低年级开设“童心向党”课程,以生动形式启蒙红色情怀;中高年级设置“党的奋斗史”专题课程,系统讲述党的光辉历程。“红色诗歌朗诵”比赛让孩子们在铿锵词句中感悟精神力量,“护旗小卫士”实践课程则通过升旗仪式等实践活动深化国家认同。
智育为重,激发求知热情。课程注重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潜能与实践能力。“科学实验课”带领孩子们动手探索科技奥秘,“开口练口才”系列课程有效提升了表达与思辨能力。“小小广播员”体验则锻炼了学生们信息整合与临场发挥的技巧。“科学游园会”则以寓教于乐的形式,点燃了孩子们对科学世界的浓厚兴趣。
体育为基,锤炼意志品格。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旨在增强体质、培养毅力。“体育兴趣课”涵盖跆拳道、羽毛球等多样项目;“匕首操”、“旗语操”、“活力健美操”、“八法五步太极扇”等特色课程,不仅强身健体,更磨炼了意志与纪律性。
美育为要,陶冶艺术情操。美育课程形式多样,滋养心灵。“彩笔绘五华”脸谱绘画课让孩子们用色彩描绘家乡印象;“音乐课”与“客家童谣”传递着旋律之美;“陶笛演奏”、“舞步绽童趣”古典舞课则为学生打开了传统艺术的大门。“创意手工课”鼓励孩子们用折纸、扭扭棒、石膏娃娃DIY等形式自由创作,激发无限创意。
劳育为本,培养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强调动手实践与责任意识。“户外小卫士”系列课程引导孩子们学习生存技能、树立环保理念;“生命之旅”种子发芽观察活动,让孩子们亲身参与种植养护,感悟生命成长与自然规律。
深耕乡土,传承文化基因
本次课程设计深挖地方文化资源,让乡土情怀浸润童心。
乡音传情,赓续文脉。独具特色的“客家童谣课”成为亮点,孩子们在朗朗上口的乡音中,感受客家语言的韵律之美,传承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非遗传承,活化历史。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非遗钱鼓舞”课程让孩子们亲身体验这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学习基本动作,在鼓点与舞步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活力。
红色育人,厚植情怀。结合五华丰富的红色资源,“五华红色记忆”主题手工课、红色诗歌创作与朗诵等内容,引导孩子们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激发爱乡爱国之情。“家乡我代言”特产宣传课,则鼓励学生探索、推介家乡风物,增强文化自信与归属感。
学段延伸,赋能成长新篇
本次支教活动的一大创新在于首次将七年级学生纳入教学范围,实现了授课对象的纵向延伸。
针对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设计更具深度与广度。例如,在思想引领上,“爱国主义教育课”内容更加深入;在实践探索上,“石膏娃娃DIY”、“科技产品实验”等课程更具挑战性;“守护小身体”自我认知课则更关注青春期身心健康。
七年级的加入,不仅扩大了支教对象的覆盖面,使更多青少年受益,也对服务队的课程设计、组织管理和跨学段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有效提升了支教活动的整体层次和服务深度。不同年级学生在部分活动和课程中的共同参与,也促进了跨年龄段的交流与学习。
十一年来,筑梦星辰服务队始终扎根梅州市五华县,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服务队立足地方实际情况,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着力推动课程建设的深化与创新,将课堂教学与实践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在知识传递中融入思想引领。这不仅有效拓宽了当地学生的视野,更点燃了他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鼓励孩子们勇于提问、乐于求知,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理想与信念的种子。这一系列举措,既是新时代高校青年积极投身基层、服务人民的生动写照,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具体体现。未来,筑梦星辰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篇章。
特色课堂
党史课堂
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