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安徽天长人,中共党员,现任教于广州商学院公共体育部,承担瑜伽、体育拓展与排球运动欣赏等课程教学任务,具有七年教学经验。教学案例《体育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参与各种大型表演的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任教期间主持或参与多个课题项目,发表10多篇科研论文,其中,2019年在体育学C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核心论文;2020年,带队学生训练、参加广东省第三届院校杯体操锦标赛,荣获男子乙组三级团体第二名;2021年发表SCI论文一篇,荣获学校2021年“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奖”。
良师益友,师者情怀
作为一名大学老师,王海云老师坦言,不仅要在教学事业中收获硕果,也希望能陪伴、引导学生不断成长,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引路人。在课堂教学中,他始终贯彻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幽默风趣的交流氛围让体育课堂更加灵动。”谈到课堂教学,王海云老师认为,学生的体育学习,引导相当重要。体育课也是可以舞台,让动作做得好的同学上台展示,一方面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树立先进典型,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障教育教学成果。
相互欣赏,教人求真
“厚积薄发,水滴石穿。”工作七年有余,王海云老师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二备”法则,让他的教学工作逐渐成熟且添彩。他的备课必要“备学生”。学生的年级情况、男女比例、性格特点.....看似平常的信息,但都是王海云老师备课的重点。因为体育课是一门兴趣为主的课程,当学生的兴趣和技充分融合,教学效果也会产生不一样的火花。课堂上,王海云老师不只是将所学所得分享、传授给学生,他更注重仔细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当发现某一部分内容学生无法顺利快速地完成任务和掌握要点,或是学生特别钟爱某一部分的课程内容时,他会在课后及时反思,调整教案,确保学生在学习中确实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王海云老师备课必要“备教材”。王海云老师会“自学”,自行研读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和突破点,旨在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将枯燥和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方式,再为学生讲授和示范。
每次上课前,王海云老师会“给自己上一堂课”,将上课的内容,讲给自己听,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和评价课堂的成效,也会与其他优秀老师分享这节课的亮点,请其他老师为自己建言献策。最后,课程结束,他会向学生“请教”,询问有没有听不懂的地方、有没有掌握要点等,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来感染学生保障教学成效。王海云老师用自身的行动深刻地诠释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孜孜不倦,潜心科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海云老师潜心研读教学理论,把所学所得运用到教学育人中,又从各类型的教学案例中汲取精华;他积极参与科研讨论与研究,结合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他曾在《体育学刊》第三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论文一篇,并参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口头报告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经历和心得体会,还承担了多个课题项目研究工作。他认为,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离不开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一转二提’是我开展科研工作的法宝。”他分享研究心得的时候说道。“一转”为转变观念,形成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二提”是指提高理论水平和提升业务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看似非常顺利的研究过程,却会遇到相当多的困难。这需要热爱教育的定力,必须将教学与科研并重,在平时研究中更多地倾向教学比赛与竞技体育比赛方面。
倾囊相授,未来可期
“每件事的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要这样相信并努力着。”这是王海云老师的座右铭。作为一名从教7年的“老”教师,王海云老师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不忘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做好“传帮带”工作,他参加了多个教研教学活动,并积极发言,传授多年教学经验和心路历程,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准确把握教学规律。同时,他与青年教师相互欣赏,共同学习,一起进步。他会及时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疑虑,不断与他们进行教学反馈,开展教师讨论,在组内构建互助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工作、成长环境,使他们在和谐与合作的状态下感受工作,获得自信。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建设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强体魄人才,让民族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让一个民族拥有“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的气概。在未来,王海云老师希望每一位广商人既要学习了得,也不忘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施以体育之露,方得强国之花。”大学阶段是形成体育意识的最后一个阶段,同学们要抓住这一最好时机,转变体育观念和锻炼方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做一个爱体育、爱运动、爱锻炼的活力广商人,以一个健康强健体魄去迎接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战,让人生更加绚丽多彩。
王海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