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每周一星】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胡允娥老师:科学,也可以是“柴米油盐”  

胡允娥,中共党员,现任信息技术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硕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主持并参与5项优秀课程建设、1项思政课程建设,指导学生参加比赛10余个,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攀登计划”,成功立项10余项;编写多门专业课程标准;在学期期末考核中,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

磨刀练枪  不当“纸老虎”

胡允娥老师认为,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读和背的层面,只有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专业知识,课堂外指导学生完成各种实验项目、参加各类学科竞赛。

十多年的坚持终于结出了累累硕果,她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蓝桥杯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大放异彩,多次获得国家二等奖、省级一等奖等奖项。部分学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行业的高度评价,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科学可以是飞机母舰,也可以是柴米油盐,我们学生的小成果就好比调味料,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科技,本该是以人为本的!”她如是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是个大课堂。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社会实践、社会活动以及校内各类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拓展学生眼界和能力、充实学生社会体验和丰富学生生活十分有益。”胡允娥老师深谙这样的道理,为此,她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带领学生参观走访企业,把学生和企业进行连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技能。

“是枪,就得练练!是刀,就得磨磨!只学不练,你们是想当‘纸老虎’嘛?”她经常这样跟学生说。此外,她还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在综合素质上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她指导学生参加比赛10余场,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余项。

折腾“大玩具”  成就“大宝贝”

在教学过程中,胡允娥老师始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授课中,她把生活中的案例巧妙融入教学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她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用专业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她指导学生研究的多个与老百姓“柴米油盐”相关的课题出现了,如智能家居的设计、智能拐杖的设计等。她在课堂上会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模拟仿真、小组讨论等。在她的课上,学生有时会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候会欢呼雀跃,有时候会垂头丧气,这些都是她实验课堂中学生的常态。

当学生们做实验失败时,胡允娥老师会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宝贝,伤心啥?大路直着走可以通向罗马,走点弯路,不就能多看点风景!”通过这些有趣的沟通和互动,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思维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胡允娥老师热爱她的专业,喜欢她的研究。学生经常问正在做实验的胡老师:“老师,你整天搞研究,累不累”。“不累,你把这设备当作是工具,你就会觉得累,你把这设备当成宝贝、大玩具,你就会整天想‘折腾’它。”这是胡允娥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只要有空,她就会“折腾”她实验室里的各种宝贝。

教学之余,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攀登计划”,成功立项10余项。此外,她还参与编写多门专业课程标准。在学期考核中,连续多次被评为优秀。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自她对专业的热爱。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胡允娥老师注重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她要求学生要具有工匠精神。她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不畏艰难,敢于在实践中摸索和创新。她认为,每一次的实验、每一次的项目,都是一次宝贵的锻炼机会,都是一次对自我能力的提升和突破。她注重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学会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她关注国内外电子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时代使命感。她会在课程教学中穿插讲解电子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让学生了解在电子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十载春秋,胡允娥老师坚守三尺讲台,珍惜来自人民教师的这份荣光。在教育之路上,她始终怀揣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悉心呵护着一个个“大宝贝”茁壮成长,用心感受一路走来的芬芳。

IMG_1848.jpg

胡允娥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