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扬,广州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校级骨干讲师。长期从事产品设计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担任《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课程负责人。曾获广东省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广东省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广东省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广州商学院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广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双年展二等奖、广东省非物质玉雕文化创意大赛金奖,教研成果显著。在数字化设计领域兼具理论研究与企业项目实践经验,参与并主持多项企业设计项目。
贴近行业需求 创新教学理念
在智慧教育的新浪潮中,谢飞扬老师构建“AI差异化培养,技术融合实践,分层循环评估”三位一体的创新教学体系,着力激发学生设计潜能,精准对接现代设计行业需求。
“AI差异化培养”是谢飞扬老师教学理念的核心。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他建立个性化学习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基础水平、兴趣取向及能力特征,定制专属学习路径。该系统可精准追踪学习轨迹,实时提供反馈建议,助力学生在适配节奏中实现阶梯式成长。
“技术融合实践”则是将设计美学与最新AI数字化技术无缝衔接的关键。谢飞扬老师深知,单纯的技术操作已无法满足当今设计师的需求,因此他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融合了设计美学和AI技术的课程模块,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运用AI数据分析算法,开发出可视化的设计评估工具。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设计美学的理解和应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分层循环评估”则确保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全面性和持续性。谢飞扬老师认为,评价不应是一次性的成果展示,而应是一个贯穿始终、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构建分层次、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学生能够在每个学习阶段都获得及时的反馈,从而调整策略,不断进步。这一循环机制既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及AI技术辅助设计教学
谢飞扬老师坚信,设计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更是情感与智能的交融。因此,他巧妙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学生作品的智能评估与反馈,这一创新举措使得每一份设计作品都被赋予了生命力。AI技术如同一双无形的手,实时捕捉并分析学生在课程周期内的每一次创作脉动和学习轨迹,生成一份份精准且充满温度的评估反馈,清晰地指明了学生设计成长的方向与路径,促使学生在自我反思与迭代中不断进化,实现设计技能与深度学习的螺旋式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谢飞扬老师扮演着引导者与伙伴的角色,他依据AI反馈的数据,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节奏中实现赋能,形成师生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
谢飞扬老师自主研发的产品风格智能识别系统,获得省级二等奖。该系统应用深度学习算法和图像分类技术,实现了珠宝风格图像的自动识别。这一系统能够细致入微地剖析学生设计作品的风格特征,给出精准独到的评价与建议,激发学生对设计美学的深层思考与探索,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得力助手。更重要的是,这一系统还能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设计,有利于培养敏锐的审美直觉以及对设计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刻洞察力。
融合几何美学的参数化产品设计教学
谢飞扬老师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工具探究的四种几何美学的构成规律提升设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学生使用参数化技术完成产品表皮的肌理设计时便有了具体方向,不至于盲目调整参数,浪费时间。设计项目中可以根据美学需要,主观调整肌理设计的疏密对比关系,优化设计质量。
谢飞扬老师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后,学生课程设计有明显进步,学生的设计作品更具美学价值。从最终的课程设计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四种几何美学的构成规律,结合AI技术和参数化设计方法,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完成的设计作品,并在作品数量、效率、质量上有明显提高。
传统的设计教学内容偏重于设计绘图技巧和基础知识,然而在数智化教育的背景下,这部分内容逐渐变得容易而不再是挑战。谢飞扬老师的教学创新实践方案构建了一套融合AI技术和设计美学的教学体系,系统性地引入与提炼数字化设计与设计美学的教学方法,详尽梳理与实践数字化设计的教学工具,积极推动AI技术融合设计美学的产品设计教学模式,为设计相关专业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谢飞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