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速递

校园速递

【广商书香】书评征文比赛特等奖:《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编者按: 为迎接第二十一个“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同时推广阅读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引导我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学风建设,促进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工作,我校举办了第二届“广州商学院书香节”系列活动。在本次书香节的书评征文比赛中,涌现了多篇优秀的书评好文,展现了同学们在阅读中感悟历史、反思现实、拓展思维、放飞理想、憧憬未来的人文精神。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有感
15级会计学7班 陈桃 
  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对习近平主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里对创新创业部分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读后感
 
    习近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围绕治国理政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的治国方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以18个专题来描述了我国最高领导人对经济、政治、生态等多个方面的政要理念,积极回应了海内外社会关切,也是国际社会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窗口。
  其中,让我非常感兴趣的是《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和《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这两篇文章,主要围绕了习近平主席对广大留学生进行创新创造的鼓励和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学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让人“近距离”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亲切教诲,受益良多。
   一、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何谓创新?创新是指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以自己新的见解,注入新鲜血液凝练成更有新颖性、新鲜感的理念或事物的一种自主式行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更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古往今来,成就伟大事业者,无不是敢为人先,坚持自我者。创新的力量不容小觑,习近平主席曾于2013年对广大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中提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他希望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身创新实践,掀起创新浪潮,力争有所发展、有所建树, 字里行间体现了他对留学大学生在继承前人基础上自主创新的殷切期盼。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科技迅猛发展、时代不断前进的今天,发展处在“互联网+”时代型的创新创业,乃是大势所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破除体制机制阻碍。在20世纪末,无数游走于商界的出色企业家曾一度认定在中国进行网上购物乃“天方夜谭”之说,毫无商机可言。唯独一人,以为他人提供赚钱的平台理念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并不断创新改良,终成为叱咤商场的“传奇人物”,成功登上福布斯富豪名人榜,他就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领域的新时代领袖—马云。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党的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我国创新科技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步,在航天、生物科学层面上都有所突破,出现了屠呦呦这种献身科学、与时俱进的优秀科研家成功提炼青蒿素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事迹。当今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而创新正是增强综合国力、实现富强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科学创新水平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加快创新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是当务之急,是时代所需。在实现中国梦的途中,我们更需要与时代接轨,建设“创新型”大国,任重而道远,吾还须不断求索。
   二、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
  大学生人群代表着知识、力量、激情、理性的结合体,是民族发展进步的先锋,理应大胆发现、勇于创新,力争上游,敢挑“中国梦”担子!可反观当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有些高校的部分大学生们终日沉溺于电脑游戏与手机微信中不可自拔,切切实实地成为了高科技的奴隶,对“自拍、发、说”的行为乐此不疲,无病呻吟的怪圈也在朋友之间传播,空虚、寂寞充斥着他们空洞的内心,腐蚀着他们的心智,变得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让人唏嘘!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北大的关于《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谈及“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地淹没在了传播粗制滥造、肤浅浮躁和低级趣味里,那么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呢?二是现代高校的大学教育仍然没有摆脱中小学传统教育授课的方式与要求,“填鸭式”的教育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部分老师机械性地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奋笔疾书,试问这种耳提面命的授课方式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是部分大学生确实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依赖性地通过网络或者他人获取答案,从而阻碍了创新意识的形成。四是我国目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还没有完全完善,没有足够健全的机制去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因此,要广泛地普及创新意识,大学生群体必须勇担先锋。正如书中所言:聪者听于无声,明着见于无形。[2]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惟进取也故日新。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大学生不仅要学习足够的理论知识,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抱负,摒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思想孤独,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更重要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二是提倡大学教育开设一些关于创新创业的课程,习近平主席认为广大院士不仅要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更要做提携后辈的领路人,肩负起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责任,甘为人梯、言传身教、铺路搭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兴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高校里把一问一答的古板授课方式更多地转换成鼓励大学生们自主交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自主创新学习,擦出思想的火花。三是大学生们要加强自律精神,严于律己,锻炼思辨能力。四是国家要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深入到底贯彻创新方案,给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让其充分发挥,培养创新实用性人才。五是大学生要审视创新心理能力的培养。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应对计算创新项目的成功率,评估的风险率以及人民大众随时随地的满腹狐疑。为此,我们必须练就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无懈可击的施行措施。尽管每次捕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但要想捕到鱼,我们必须要编织一张完整的鱼网。
   三、结语
  为了跨越“塔西坨”,“修昔底德”和“中等收入”三个陷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是破解这三个陷阱的锦囊。
  创新驱动主要还是依靠人才要素的驱动,因此,要想打造“创新型”大国,必须要培养出一大批走在人民群众前列,敢于想象、发现,善于创新观察、实干实操的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创新型人才,为他们提供展现创新能力、施展创新技能的舞台。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互联网+”时代创新创业的主体之一,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道路上义不容辞。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漫漫人生,唯有不畏艰险,激流勇进,方能中流击水,到达光明的彼岸。大学生要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大胆设计,化“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可不是一句口号而已。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国精神的青春风采,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