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究“关系”的中国办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请客吃饭,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中搭起关系的桥梁。做生意要请客,求人帮忙要请客,中国的饭桌上是促成了不少大事的。现在,请客的风气刮到了大学里,大学生互相请客、轮流坐庄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过生日要请客、当学生干部也要请客、拿奖学金的还是要请、交上男女朋友更要请客吃饭。
中国人的“煮酒论英雄”似乎是长久以来的习惯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饭局的字眼在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在官场、生意场上就更免不了请客,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请客背后引出的是中国人情的扭曲关系以及铺张浪费的不良后果;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请客热潮进入了高校后,明显最得益是周遭的饭店,但是请客为大学生带来了什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请客并不是联系感情和建立关系网的唯一选择,但是偏偏它成为了主要的形式。一个社会的风气影响之大,连大学这神圣学府也无法躲避。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请客是最方便快捷的沟通方式——既填饱了肚子,又达成了请客的目的。当人们习惯了用请客这一粗暴直接的方式去促成某种事情或关系的时候,学生也能用这个方式去对付任何关系和事情,心智相对不够成熟的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模仿社会群体活动。吃吃喝喝,本来是官场的陋习,但是大学生也学会了社会的不良游戏规则,请来请去,恶性循环,难以抽身。
大学是一方潜心研究学问的纯净之地,请客并非不能存在,三五知己聚在一起,畅饮言欢,甚是痛快,饭桌上存在的是真感情才会因请客而叫做联系感情;现今却被急功近利的风气影响,早早背起人情债,就算是有经济的压力也要硬撑这个活动,“请客”,这两字原本所赋予的快乐和作用渐渐模糊,越来越利益化。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从父母手中接过他们的血汗钱,我们不禁要想想,读大学的主要目地是什么。
院报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部分老师的意见。有老师认为,一般的请客吃饭,能够理解,但是应该量力而行。现在大学生自身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是在花父母的钱。因此要避免请客行为成为家庭的负担。专家也表示,人缘和情谊不是靠几顿饭维持,不要过早陷入世俗交际。心理学教授刘启珍刘教授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大学请客”这一现象做了分析。她说:“大学生请客,其实是一种从众心理,他们会迫于一种人际交往的潮流来做这件事情。比如一个同学,他看到另一个同学请客,结识了好多新朋友,那他也就会去学。”
其实,大学生之间联络感情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方式,像一起爬山、打球、联谊赛等。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感情的增进也更“生态、绿色、环保”。但一味攀比,大吃大喝,过早就陷入人情世故,会破坏大学原应有的美好形象。
作为大学生,应以学业为主,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而不是纸醉金迷、沉湎娱乐,急着学会圆滑,大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环境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只有拥有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才能调整自己,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华师增城学院报》记者: 车琪慧 郑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