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在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常规途径之外,另辟蹊径,构建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学生实训基地,作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这是一个建在高校的人民法庭,在广东是唯一,在全国亦不多见,这本身就是一件新鲜事,南方电视台曾以“法庭进校园”为题进行报道。这个法庭是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九龙人民法庭,建在广州商学院校园里。法庭为什么会建在高校?本网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法庭进校,资源共享
2012年,广州商学院法学院与黄埔区人民法院九龙人民法庭决定合作,由广州商学院提供场地给九龙法庭办公,九龙法庭把其数字审判庭(第一法庭)、第二法庭和诉前联调工作室、信访接待室等业务办公室设在广州商学院内。双方在高层次人才培训、专题课题调研、实训基地建设、学术研究互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成现代司法实务与传统理论教学的深度结合。
时任九龙法庭庭长余炳奎表示,广州商学院有着优质的教学资源与优秀的法学教育专家,法庭建在学校内,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信访接待、文书记录等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地处高校的优势,和教授们探讨问题,加强对法庭工作人员的培训,促进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为推动九龙法庭不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法庭建在校内,对促进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亦大有益处。2013年起,时任九龙法庭正副庭长的余炳奎和张惠滨两位法官受聘为学校法学院客座教授。他们给同学们讲授的都是真实案例,很有针对性,如余炳奎的《拆迁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详细解读了审判过程中遇到的实例问题,更有利于培养法学院学子们的法律创新思维。
南方电视台报道九龙法庭建在广商校园里
联合举办模拟法庭,是学校法学院与九龙法庭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九龙法庭为法学院学生模拟庭审提供真实案件,如某某旅游公司侵权赔偿案,属于民事赔偿案件。法学院学生负责扮演法官、书记员,原、被告及其代理人等不同角色,在不同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撰写起诉状、答辩词,收集证据材料等前期准备工作。庭审过程特别注重程序的合法性,各项程序都严格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开展。最后,法学院和九龙法庭领导对模拟庭审进行点评,使同学们更深入理解法学教育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培养,同时也需要职业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九龙法庭还定期把其“庭审排期表”送给学校法学院,法学院可根据安排表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也可通过数字法庭收看黄埔区人民法院的庭审直播,接受“实战训练”。庭审结束后,九龙法庭的工作人员亲切地为师生们解答审判案件的疑问。同学们通过旁听真实的庭审,直接观看审判长的讯问、双方律师之间的辩论以及原告的诉称、被告的辩称,更深刻了解法庭的审判过程,增强司法认知,坚定法治信仰。老师们通过带队旁听,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法庭工作全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学校法学院学生在九龙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去年12月,学校“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站”落户九龙法庭,是法学院与九龙法庭继续开展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服务社会的进一步延伸与深化。工作站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引领,以促进社区和谐稳定为目标,通过为社区居民、村镇农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思想疏导等服务,促进矛盾纠纷化解,提高学生司法实践能力,为中新知识城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贡献力量。
法学院还与九龙法庭共同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以九龙镇的居民为对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法学院师生和九龙法庭工作人员合作制作法治宣传手册、宣传画。法学院的教师、学生和九龙法庭工作人员在流动摊位为九龙镇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群众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并收集群众意见。通过实务训练,让学生将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动多样的法律实践中接触社会生活,深化理论认识,学会是非判断,培养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校在九龙法庭设法律服务志愿者工作站
学校法学院与九龙法庭共建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促进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紧密结合,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深度衔接,推动司法审判工作和法学实践教学工作共上新台阶的重要途径。今后,学校法学院将继续与九龙法庭沟通、交流、协作,共促司法审判工作和法学实践教学繁荣发展。(本文素材由法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