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写的东西是写给别人看的,不是写给自己玩的”
“要做好采访,很简单,就是一直问为什么就行。”
“文章的重点在导语,精华在标题。”
“要打动领导的芳心,就要少用概括性的语言。”
徐静记者谈新闻写作时这样提到,引起了现场的热烈反响。5月14日下午,我院邀请了《广州日报》记者徐静作关于校园新闻写作技巧的讲座。学院各单位宣传负责人、各系党支部书记、教工通讯员和院报学生干部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学院办公室宣传负责人黄炳超主持。
“极端 好玩 差异”
徐静认为要提升校园新闻的信息量和可读性等问题都可归纳为如何寻找新闻点。新闻点是新闻的核心,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既然写东西就是信息传递,那么写新闻要言之有物,不能太虚。找新闻点有三个基本原则:极端,好玩,差异。极端指与日常生活常态不符,好玩即要引起别人的兴趣,特别(差异)指的是反差越大的东西越是新闻。”找新闻点很难,但只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开拓思维,身边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新闻热点和亮点。
抓住为什么 注重细节
谈到怎么样做好采访,徐静说:“要做好采访,很简单,就是一直问为什么就行,用无数的为什么,让采访者无法回答为止。”当采访时比较尴尬,徐静支招说追问是最好的办法。现场采访除了抓住为什么,同时也要注意细节。徐静谈起采访某校校长时注意到这位女校长涂了红色的指甲,他说:“一个感觉很强势的女性其实也有爱美的一面,就体现出一个人不同的特点。”观察采访细节能够挖掘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立体展现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物形象。
最重要的部分是导语
导语是稿件最重要的内容,但也是最难写最费劲的部分。如果先写导语,那么稿件的大致内容基本确定,思路框架也较为清晰。徐静形容如果不先写导语,那么容易造成“东一耙,西一扫”思路混乱的状况。写导语没有规范模版,用什么语言也是因人而异。怎么写导语呢?徐静说:“写导语只有一点要求,就是把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写在导语里。”当下是个快速阅读的时代,导语的使用是很迫切的。高校新闻最大的问题就是读完导语仍然不知道要写什么。徐静列举了很多新闻实例说明了导语对于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写稿少用概括性的语言
徐静认为有领导参加的活动稿件如要“打动领导的芳心”,需要稿件更加符合领导的原意。要真正体现领导的原意,写稿就要“少用概括性的语言”。“通报、安排、强调”等这些字眼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彩。“如果要写好的,注意领导好的说法或者惊人之语,拎出来可以用作标题,其次就是看看有哪些不错的观点或者想法,归纳总结也可以拿出来。”“蜻蜓点水”的新闻,缺乏信息点,也就没有吸引力,更不会得到领导的欣赏。
特别是对于人物采访,要讲故事,看细节,写事实而不是评价。当一个稿件“去掉修饰和形容词,去掉语言上的技巧成份,去掉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剩下的就是干货”,也就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如果“洗尽铅华”后,找不到人物动人之处,那自然成为新闻“鸡肋”。
讲座最后,徐静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寻找“新闻点”的讲解让宣传工作师生深受启发,很多师生表示改变现有传统的校园新闻写作非常必要,在接下来的校园采写中会提高新闻的敏感性,努力挖掘新闻信息,突出新闻核心,尝试新的宣传报道方式,让校园新闻报道更具可读性。
师生认真学习新闻写作技巧
《广州日报》徐静记者生动讲解如何寻找新闻点
(王静仪 李宝花/文 陈婉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