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聚力科研质效跃升 深耕师徒传承沃土——我校举办首次科研师徒座谈会

为深入推进“师徒制”科研,搭建科研导师与学徒交流的平台,10月28日下午,我校在立信楼二政208会议室召开首次科研师徒座谈会。我校副校长邹新月教授、各学院的科研导师和学徒、科研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科研处处长邴萍萍主持。

邹新月教授对“师徒制”科研提出“落实好、学习好、深耕好”的明确要求。一是科研师徒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围绕项目选题和设计论证进行研讨,确保项目选题的前沿性与设计论证的科学性,把师徒制科研“落实好”。二是“学习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开展科研的必修课,科研师徒要将个人研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选题需紧密对接产业需求,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在“深耕好”选定研究领域的过程中,科研导师要当好学徒的“学术领航员、科研教练员、作风传承员”,学徒要当好“学术追光者、躬身实践者、守正创新者”,共同为推动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王相东围绕国家“十五五”规划,领学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他重点解读了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我校科研工作指明了服务国家战略的前沿方向。

科研导师、经济学院院长夏杰长教授指出,“师徒制”科研是落实有组织科研的具体举措,有利于产生科研成果,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他认为,落实师徒制科研,兴趣契合是合作前提,常态化交流机制是合作关键,双方共同学习是合作保障。外国语学院莫爱屏教授系统阐述了从“指标追赶”到“生态共建”的转型理念,通过引导教师精准定位国家战略、学术特色与个人能力的交叉领域,并依托梯队团队建设与固定研讨机制,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成效显著。体育学院王伟强教授则从科研实践出发,强调将学术诚信视为科研生命线,并分享了利用AI工具高效选题、严格遵循规范撰写高质量申报书的系统方法。

科研学徒、会计学院教师买买提依明·祖农发言指出,他在科研导师指导下,聚焦“人工智能对企业收入分配的影响”,正持续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书。管理学院钟德宇博士计划在导师指导下申报省级、国家级项目。法学院王琦老师将在已获批教育部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申报国家级项目。艺术设计学院任佳老师致力于城乡发展领域的持续研究,已成功发表两篇核心期刊论文,并正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现代信息产业学院许云鹏老师正在院士导师指导下开展智能机器人研究。外国语学院邝美琳老师在学院常态化交流机制与导师帮助下,正积极推进项目申报工作。

在与会人员交流环节,数字经济产业学院教师郭媛瑜、国际学院教师王柏荀认为,《广商科研资讯月报》的编印,帮老师们节省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对老师们开展科研有重要参考作用。

0Q9A5762-28.JPG

邹新月教授讲话

0G5A8423-22.JPG

邴萍萍处长主持会议

0G5A8203-7.JPG

夏杰长教授分享导师经验

0G5A8224-10.JPG

莫爱屏教授分享导师经验

0G5A8255-12.JPG

王伟强教授分享导师经验

0G5A8174-3.JPG

王相东领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3.jpg

科研学徒代表发言

0G5A8164-1.JPG

座谈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