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一场主题为“以书为舟 寻渡未来”的新生对话会在我校图书馆钟书楼成功举行。我校名誉校长李晓教授作为对话嘉宾,与200余名2025级新生代表进行了一场深入而亲切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智慧的启迪悄然流淌。
活动在图书馆馆长高波教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高波馆长首先对李晓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并对同学们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他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本次对话会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涯,深刻理解阅读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价值,期望同学们能够以书籍为舟,驾驭人生新航程,开启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思想引领:阐释读书之道,启迪成长智慧
对话伊始,李晓教授首先向在场同学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并鼓励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聆听分享,期待在后续环节听到多元的答案。紧接着,李晓教授以一张摄于二战时期、展现三位英国绅士在伦敦荷兰屋图书馆废墟中安静阅读的历史照片为引,展开了关于读书的专题分享,他将分享聚焦于三个关键维度:
一、为何读书:构建价值观,助力身份认同,提升适应能力
李晓教授阐述了读书的核心价值,并提出了三个关键逻辑:其一,读书能够培养人独立的价值观与判断力,使人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保持清醒;其二,读书助力实现深刻的自我身份认同,使人更好地把握自我,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其三,读书能有效提升个人的适应能力,帮助人们在众多可能性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选择。
二、应读何书:跨越功利,追求“无用之大用”
关于书籍的选择,李晓教授分享了三种读书类型:一是专业化读书,服务于学业、考试与职业需求;二是娱乐化读书,基于个人兴趣、爱好与社交谈资;三是个性化读书,旨在促使人格完善,成为一个更为完整的个体。他特别指出,前两类阅读常带有功利色彩,固然重要,但更希望同学们能培养一种超越功利的阅读视野,秉持“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理念,在看似“无用”的阅读中塑造自我,形成独立的判断力。在此基础上,李晓教授进一步强调文史哲类图书是培育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实现人格升华的关键路径,此类书籍正是“无用之大用”的最佳注脚。
三、如何读书:广博、思辨与分享并重
在读书方法上,李晓教授为同学们推荐了三种路径:首先是进行通识性阅读,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在博览中深刻感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其次是带着思考去阅读,保持怀疑与探究的态度,勇于追问“为什么”;第三是倡导有分享的阅读,强调阅读不应是孤立的个体行为,而应在交流与碰撞中深化理解,激发新的思考。
整场分享中,李晓教授始终以平和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们互动,现场笑声与掌声不断,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互动交流:解答成长困惑,共绘大学蓝图
随后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新生们踊跃举手,就如何提高鉴别AI真实性的能力、如何应对来自学业和就业的焦虑、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课程等问题向李晓教授请教。李晓教授耐心倾听,并逐一给予了细致而富有启发性的解答。
活动尾声,同学们积极响应李晓教授开场提出的问题,纷纷分享“你为什么要上大学?”的答案:“为了个人理想”“为了职业发展”“为了获得认同感”“为了结交挚友”“为了深入学习专业知识”……不同的心声引发了在场学生的广泛共鸣。最后,李晓教授给出了他的见解:“上大学,核心是为了培养两种关键能力:一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二是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
寄望未来:赠书传递温情,寄语未来征程
互动环节后,高波馆长对本次对话会进行总结。他特别提醒同学们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尤其不能忽视文史哲经典,鼓励同学们在求知路上以文史哲为伴,拓宽视野、深化思考。最后,高波馆长再次感谢李晓教授为新生们带来的宝贵一课,希望同学们能将李晓教授的读书建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衷心期盼图书能够成为同学们通往未来的“帆船”,寻渡至理想的未来。
活动尾声的赠书仪式温情洋溢。李晓教授将个人专著《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共200册赠予参加活动的同学,以此表达对新生们的诚挚欢迎与深厚期许,与会学生有序领取了这份蕴含着智慧与关怀的礼物,手捧专著,同学们的脸上写满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与决心。期间,几位同学自发走到李晓教授面前,递上刚领到的书,低声请求签名。李晓教授欣然应允,接书、落笔、回递,一气呵成,图书的扉页添了一笔墨迹,也添了一份纪念。
本次新生对话会不仅为2025级新生提供了与学校名誉校长李晓教授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更在他们大学生涯的起点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对引导新生融入校园文化、树立学习目标、思考人生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图书馆也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耕“书香广商”品牌建设,推出更多元、更前沿的阅读文化活动,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能。

李晓教授分享读书之道

现场学生认真聆听

现场学生提问(一)

现场学生提问(二)

李晓教授的专著——《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

现场学生有序领取赠书

新生对话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