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实践育人,薪火相传——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社会调查报告总结表彰会

10月11日下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第四教学楼第一报告厅举行社会调查报告总结表彰会。学校党委书记吕泉荣、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权麟春、副院长余九林,以及部分思政教师、2017级全体获奖学生、2018级新生代表共计3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知行教研室主任钱燕茹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教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依托,要求进行该门课程学习的学生利用暑期时间开展社会调研,在任课老师的指导下形成完整的调查报告。本年度共收到社会调查报告888份,经过严格的评选,分一、二、三等和优秀奖,共评出了180份获奖调查报告,评选出钱燕茹、王静仪两位老师为优秀指导老师。大会上,余九林宣读了获奖名单,吕泉荣为两位优秀指导老师颁奖,其他与会领导和教师分别为获奖学生进行颁奖。

  王静仪作为优秀指导老师代表,分享了过去五个月实践教学指导的经验。她认为实践是检验教师爱心与耐心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学生能力和毅力的唯一标准。王静仪通过全面把关选题,帮助学生开好头;布置阶段性任务,把握实践进度;通过排号预约辅导方式,当面审查过关。她认为,在教育方面,严师比“好人”更有分量;在学习方面,自主比被逼更有收获;在实践方面,体验比分数更有价值。获奖学生代表罗元惠、黎紫若分享了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喜悦和收获,表示通过社会调查能够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权麟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评价了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推动和深化。人类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因此,通过实践改造世界更加重要。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是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教学属于科学文化实践,具有重要的育人意义。本课程自2007年以来坚持开展实践教学十二年,坚持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十二年来,同学们以社会调查报告为基础,积极进行成果转化,参加“挑战杯”、“攀登计划”,向地方报刊投稿或者公开发表论文,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7级的同学们通过概论课程的社会实践塑造了优秀品质,提升了综合能力,希望2018级同学们能传承这种精神,取得更好的成绩。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实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调查,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在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担当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为获奖教师颁奖

为获奖学生颁奖

教师代表王静仪和学生代表罗元惠(左下)、黎紫若(右下)发言

领导、老师与部分学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