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李晓校长受邀出席首期清华五道口货币经济学讲座

  9月29日,由清华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CIFER)发起的首期清华五道口货币经济学讲座成功举行,我校校长李晓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受邀出席并作了题为“美元与大国竞争”的演讲。本期活动由清华大学鞠建东教授主持,金光集团提供支持。
  演讲中,李晓教授认为在探讨中美关系或大国博弈问题时,很多研究者忽略了问题背后货币金融的时代背景,这造成不少理论上的偏见和实施过程中的误判。他认为美元体系下的大国博弈,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
  一是美元体系的逻辑、性质和权力。历史地看,美国可被定义为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帝国”,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使得国际关系主体从“领土主义时代”过渡到“经济主义时代”。在这种转变中,美国通过美元体系对金融逻辑进行了系统的改变。一方面,它改变了敦促赤字国家恢复、强化政策约束的原则,使其可以无视债务规模及其合理水平而采取扩张性经济政策;另一方面,浮动汇率制度使得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得以持续扩大,且导致无约束政策从赤字国传播至盈余国,破坏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与效率。从这种意义上看,美元体系的三点性质不能忽视。它本质上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秩序的人为扩张;也是非合作的、单边主义的,必定是世界性矛盾、冲突与危机之源;它还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本(源)控制系统。
  二是在对美国这个霸权国家的行为及其认知方面主要存在六个误解。美国是一个历史不足250年历史的国家,不足以同中华5000年文明相比;美国要搞“孤立主义”;美国在搞“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新冷战”是不可能的,更不足为惧;以经济体量衡量国家实力,认为美国在快速衰落;无限量QE将终结美元地位。基于经济增长及其实力变化所推导出来的关于国家崛起或衰落的线性推断是非常危险的。关于无限量QE对美元地位的影响,同样需要我们放宽眼界,以更加科学、理性和综合的视角来分析,用以认知、判断当前的美元体系和国际秩序极其容易产生误导甚至是战略误判。从一种货币转换到另一种货币,潜在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其过程是格外漫长的。
  三是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几点思考。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上,至少有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是什么、人民币国际化与现行货币体系究竟是什么关系、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成本究竟有哪些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路径如何实现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反思。李晓教授认为货币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当前阶段,摆脱美元体系的人民币国际化无法实现自身目标,且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不只有利益,还有风险和成本。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应以金融业的高水平开放与发展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而不能本末倒置。在这一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在内而不在外,应着力培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发达的国内金融市场,而不能仅依靠技术进步如数字货币等跨越或绕开制度障碍。这些“内功”远比直接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更加重要。中国只有理性、坚韧地推进上述进程,才能实现国家的可持续性崛起。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部分由李晓教授做主题演讲,第二部分为领域内专家的闭门讨论。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与金融实践中的新问题对传统宏观经济学框架形成了新的挑战,货币经济学领域的理论与政策争论也愈发激烈。为探索货币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CIFER),依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优质学术平台,发起并定期组织“清华五道口货币经济学讲座”,邀请学术界与政策界专家就货币经济学理论、各国货币政策实践、大国竞争与货币政策、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金融等前沿问题开展专题演讲,与各界同仁共同搭建理论探究、政策研读与知识共享的学术平台。本次讲座为该系列活动首期,与会听众反响热烈,对国际货币权力和大国博弈的质性研究获取更深了解,我校影响力也在交流过程中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