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南方日报》整版刊登我校高质量发展成果:培养高素质人才,全力服务湾区

12月15日,《南方日报》第JT42版《高质量 走在前——广东高质量发展》特刊中以《培养高素质人才 全力服务湾区》为题整版报道我校办学经验与成效。

报道从新支撑、新格局、新发展、新成绩四方面全面报道了我校以国家战略为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以通识教育为基石、拓宽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携手输出优质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新成就、新亮点,并通过一组数据直观呈现我校办学的亮眼成绩单。

报道以广商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蝉联两届华为ICT全球总决赛特等奖的民办高校为一线案例,生动讲述了我校华为ICT学院内涵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全面展现我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打造适应行业创新班培养模式,构建人才“蓄水池”,培养面向ICT领域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育人成果。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我校名誉校长李晓教授在“奋进者说”篇章中就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大学的使命和责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分享了打造一流民办学校的观点、思考和教育实践。

南日报道.jpg

报道链接:

https://h5.nfnews.com/epaper/#/article?projectId=657a73e244449e66313d2a4a&date=2023-12-15&layoutId=25451&sourceId=10084408

报道全文如下:

11月24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圆桌派活动在广州商学院图书馆举行,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晓教授与哈佛大学博士、广州商学院“郭冬冬讲座教授”丁学良教授以“大学里的图书馆 图书馆里的大学”为题,与广州商学院的学子们展开精彩的思维碰撞。实际上,自今年初“广商大讲堂”启动以来,这种探讨已经成为常态,这也是该校持续培养具备“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时代新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商学院在助力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方面持续发力——2020年,该校成为该年广东省唯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民办高校;2021年,获批成为广东省第一批民办高校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近两年,科研水平持续提升,获省部级课题立项7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成为2022年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一所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学校;今年,该校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为硕士点申报提供强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该校设立13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8个,进一步构建起多学科互相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展望未来,广州商学院将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不断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新支撑:以国家战略为方向,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源于学科突破、兴于产业发展,这是学科与产业良性互动、有机协同的发展大趋势。日前,广州商学院“携科技之机,筑乡村之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大赛决赛落下帷幕,学子们从乡村物流设计、数字电商设计和乡村旅游设计三个赛道,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关于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建议,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以大湾区智慧产业链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生能力的决心。

为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其中,学科建设是“牵引器”与“发动机”。当前,广州商学院立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注重“新商科+泛ICT融合”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以紧贴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思路,奋力跑出学科建设“加速度”。比如,在2020年,黄埔区首家“华为ICT学院”落户在广州商学院,设置了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共4个热门专业,仅两年即荣获“卓越华为ICT学院”称号(全国前十名)。与此同时,今年4月,该校宣布新增金融科技、国际经贸规则、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网络空间安全5个本科专业,至此,广州商学院有本科专业数已达到38个,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学科质量是高校事业的“生命线”,高水平团队则是“生命线”上的重要支撑。鉴于此,广州商学院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数据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00多人,其中博士170多人、硕士1000多人、高级职称教师280多人。学校现有2名领军人才(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有7人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有5人获评广东省辅导员年度人物……如今,广州商学院正逐渐成为优秀人才的向往之地、集聚之地、发展之地。

   新格局:以通识教育为基石,拓宽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

走进校园,无论是改造后的图书馆、实验室甚至是操场,都满是学生奋力拼搏的身影;走出课室,学子们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屡获殊荣。近三年来,该校获得省级奖项701项,国家级奖项215项,这都是广州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有力印证。

比赛之外,学生们收获的不仅是奖项,更多的是知识的延伸。广州商学院深谙,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支撑。为此,学校持续以学科交叉化、过程数字化、教学国际化、育人综合化“四个途径”培养具有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幸福能力的时代新人。这当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融合。今年3月,该校启动“广商大讲堂”这一学术IP推广通识教育,邀请国内一流学者走进校园,与学生们交流思想和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素养。李晓教授认为:“通识教育在专业学习之外构筑一个精神文化的世界,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商大讲堂将持续举办下去,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专家云集、思想荟萃的学术交流平台。”

   新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携手输出优质人才

课堂上,独立酒评人蔡金萍正在为同学们讲述全球葡萄酒行业发展情况,并带领同学们学习葡萄酒餐桌礼仪,同学们也对营销策略进行了小组讨论,创意的火花迸发……这一场景,发生在管理学院所举办的企业导师进课堂教学活动之上。这也是广州商学院推行课堂改革的实践模式之一,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上打破课堂内外的壁垒,实现课程教学和实践分享的有效联动。

实际上,近年来广州商学院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构建“3+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与实施,并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成绩突出。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22年第一、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该校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取得量的突破。

在具体实践上,广州商学院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相关负责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拓宽学生的就业环境。举例而言,广州商学院已与牧牛火链合作成立“区块链研究院”;与阿里云共建产业学院,开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专业;与腾讯教育、高顿教育共建“丝路产业学院”;与广州黄埔区司法局、法院合作共建九龙法庭、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今年11月,广州商学院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于博众投资揭牌成立,双方将在产教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建设等方面构建长效合作平台。当前,该校通过“访企拓岗”,已经与多个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精准定位企业需求,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

   新成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国际化办学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广州商学院紧抓发展机遇,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不仅在学校成立了“一带一路”东欧中亚研究所,还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空间。今年9月,广州商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高校参加广东省-新南威尔士州联合经济会议,并在主题大会上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签约合作开设本硕连读衔接课程。截至目前,该校一共拥有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项目,为省内最多。此外,学校现已同境外109所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了“预、专、本、硕”一体化的国际教育格局,是广东国际化办学层次最多的本科高校之一。

当前,学校拥有广东省国际项目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院,11个本科专业和7个专科专业,在校生3300多人。2020年,学校成立了留学服务中心,配备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雅思教学团队、助教服务团队和资深的留学服务咨询团队,为有意向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雅思培训、海外院校申请和签证服务等优质的一站式留学服务。

国际化办学20余年来,广州商学院共培养了18届国际项目毕业生。近三年,双学位项目学生平均升硕率为69.4%。在所有专业的全体升硕学生中,50%的学生升读QS前100名校,70%的学生升读QS前200名校。部分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约翰霍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名校读研深造。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成绩单

image.png

  一线案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构建人才“蓄水池”

今年5月,喜讯传来:在“华为ICT大赛2022-2023全球总决赛”上,来自广州商学院的张嘉林、张佳纯、谢湛3名同学荣获实践赛网络赛道特等奖,这让该校成为国内唯一一所蝉联两届华为ICT全球总决赛特等奖的民办高校。

据悉,华为ICT大赛作为华为未来种子2.0重点项目之一,旨在为全球大学生提供一个ICT技术竞技与交流的平台。本届大赛是第七届华为ICT大赛,为历届最大规模的线下比赛,共吸引了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所院校、12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来自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支队伍、429名大学生选手参加了全球总决赛。

赛场上,广州商学院团队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相互信任、相互鼓励,收获了一次难能可贵的自我成长。“参加比赛不仅是为校争光,更是一次自我锻炼的机会。通过比赛我学习到了更多的技术知识,结识了我的队友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在与对手的切磋中学习优秀经验与实践技能,做到以赛促学、不断进步”,谢湛分享了自己的参赛感想,同时也希望在未来能和更多的同学一起勇攀高峰,实现自我价值。张佳纯说道:“在这次比赛中,收获的不仅是奖项,更多的是课堂外延伸的知识。”

两次夺冠,也充分彰显了广州商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打造适应行业创新班培养模式、培养面向ICT领域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成效。当前,学校已成立华为ICT学院,未来将进一步搭建好赛事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推动ICT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广州商学院也将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的人才创新平台聚集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奋进者说:    广州商学院如何打造一流民办学校?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晓教授就当前时代的基本特征、大学的使命和责任、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思考和教育实践。

问:为适应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商学院的战略发展道路是如何规划的?

答:学校将持续聚焦大湾区智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科交叉化、过程数字化、教学国际化、育人综合化4种培养途径,培养具备适应、组织、创新、幸福4种能力和“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4个特征且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新人。

问:为了更好地服务大湾区智慧制造业的发展,学校在学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打出了怎样的“组合拳”?

答:我校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希望能够为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形成多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在科技服务方面,与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已建成大数据鲲鹏实训室、人工智能+云服务实训室等。在人才培养方面,很多毕业生进入了医疗、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福祉高度相关的行业领域。

问:在人才培养方面,广州商学院的学生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培养方向又是怎样的?

答:通过深入接触,我发现学生们思维活跃,保留着很强的好奇心、探究心和想象力,不会陷于精神内耗,更专注于能力提升,学校有决心和信心去帮助他们保持持续的创造力和身心健康。

在培养方向上,面对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将尽全力改革教学体系:一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把握确定性的能力。同时深化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改变成真正的启发式、互动式教育;二是在课程体系上,我们努力打造以思政课程、通识课程、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将学校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社会教育的“第二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

问:在构建幸福关怀方面,广州商学院如何关注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答:理想的教育,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具备感知幸福、实现幸福的能力。学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把“幸福能力”作为一项能力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生涯教育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将生涯规划与个人发展、社会责任、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强大的内心世界、深刻的思维方式、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广阔的国际视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