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我校成功举办“语言·文化·翻译”圆桌论坛

10月28日下午,学校在图书馆钟书楼举办“语言·文化·翻译”圆桌论坛。本次论坛由图书馆与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旨在探讨翻译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具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传播。学校校长马蔚兰教授、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莫爱屏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郭遂红教授、图书馆馆长高波教授以及来自不同学院的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活动。

马蔚兰教授、莫爱屏教授、郭遂红教授分别作主题分享,就文化翻译的新趋势与挑战、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翻译策略与方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马蔚兰教授作题为“语言·文化·翻译”的分享。她通过通俗易懂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辨析了语言、文化与翻译三者之间的关系,展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差异。马蔚兰教授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表现,翻译和文化密不可分,英汉翻译中的差异体现了国家间在传统文化、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的不同。她还深入探讨了跨文化翻译中词汇、习语、语法-句法、经验以及概念等不对等现象,并解读了功能对等翻译的概念。马蔚兰教授认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为解决翻译不对等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

莫爱屏教授围绕“跨文化翻译发展的趋势与要求”主题,介绍了当前翻译面临的新趋势、新要求。他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比较了当前各类翻译工具的水平表现,探究了人工翻译与机器翻译的差异性。莫爱屏教授提出,机器翻译不会取代人工翻译。目前的人工智能平台和专业的翻译工具都未能完全做到忠于原文翻译,无法在翻译过程中呈现文章思想的精髓。他认为,人工智能翻译软件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一方面提高翻译效率、降低翻译成本;另一方面,也引发了翻译质量、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等伦理挑战。

郭遂红教授以“跨文化交际与翻译”为题,从翻译的策略与方法的角度出发,结合文学作品、俗语、谚语等类型的翻译实例,详细阐述了音译、直译、意译、增译、分译、合译以及转换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提高翻译和外语学习能力的问题,她认为同学们应增强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翻译观;树立全球意识和主体意识,提升语言基本功和跨学科知识;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与方法,培养翻译策略选择意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人工翻译,提高翻译质量与效率。

在互动交流环节,三位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了亲切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了翻译实践中的挑战与机遇。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活动的最后,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莫爱屏教授向图书馆捐赠了个人著作共5册,希望能够丰富同学们的阅读选择,帮助同学们了解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相关知识。高波教授代表图书馆接受赠书,并为莫爱屏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本次圆桌论坛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的平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专业认知。参加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期待未来能够参加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活动。

马蔚兰校长发言

莫爱屏教授发言

郭遂红教授发言

学生提问(一)

学生提问(二)

赠书仪式

李嘉嘉-3559.jpg

活动现场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