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李晓校长受邀在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作主旨发言

  10月29日上午,第十届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暨深港金融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创新中心B座成功举办,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广州商学院名誉校长李晓教授受邀出席论坛,并围绕“全球高通胀的结局: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多种挑战并存?”的论坛主题,作题为“全球经济步入新滞胀时代”的主旨发言。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金融30人论坛、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深圳市深港澳合作创新研究会联合主办,深高金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深高金香港深圳联合金融研究中心、香港国际金融学会、《香港国际金融评论》联合承办。论坛由国际金融30人论坛秘书长王玉荣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原中央外办副主任、国际金融30人论坛顾问陈小工,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原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致辞。
  李晓教授在发言中系统梳理了此次发达经济体面临的滞胀困境,并从能源结构变化,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美元体系的优势地位,以及货币政策框架重塑四个角度全面剖析了新一轮全球经济滞胀存在的明显“结构性”特征。在此分析背景下,李晓教授清晰表达了对于主要发达经济体“非对称”的滞胀预期:美国“浅滞胀”、欧洲“深滞胀”、日本“有滞微胀”。李晓教授特别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从生产过剩危机转变为货币金融危机,美元体系的运行和主要经济体央行以量化宽松为核心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作为引发滞胀的根本因素,更加有助于美国在一次次的货币金融危机中快速脱身,同时将其风险和成本转嫁给全球市场承担,这是本轮滞胀不同于半个世纪前那场全球滞胀的重要特征。
  本次参会嘉宾包括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余永定,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Adam Posen),香港大学亚洲国际经济研究院杰出研究员、《香港国际金融评论》学术委员会主席沈联涛,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刘元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何德旭,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宏观金融稳定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王健,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等,会上各位专家学者讨论热烈。
李晓教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