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下午,广州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在图书馆钟书楼成功举行了青年教师沙龙第一期活动。活动邀请来自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GIIS)的访问学者、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UFRJ)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伊塔洛·波蒂教授,聚焦“一带一路”倡议在拉丁美洲的落地实践、地缘影响与合作前景展开专题演讲。广州商学院校长助理张燕出席,国际学院教师孙尧主持活动。
伊塔洛·波蒂指出,自2017年起,拉美多国陆续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合作范围覆盖南美、中美洲及加勒比地区,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秘鲁瓦努科港、巴西—秘鲁两洋走廊等项目成为标杆,有效填补了拉美地区基础设施缺口,助力区域互联互通。目前,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除墨西哥外),比亚迪巴西工厂、华为5G技术落地等合作,正有力推动当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谈及中拉合作面临的挑战,伊塔洛·波蒂指出,美国通过“门罗主义”延续的地缘政治压力尤为突出。巴西因美方施压未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但通过37项相关协议深化务实合作;巴拿马则在美方影响下于2025年退出倡议,凸显区域合作的复杂性。此外,部分国家存在债务担忧、环境影响争议等问题,但中国无附加条件的合作模式与绿色能源项目,正逐步化解相关疑虑。
伊塔洛·波蒂强调,中拉合作具有天然互补性。中国为拉美提供基础设施投资与技术转移,拉美则为中国提供重要大宗商品与广阔市场,形成“共赢”格局。现场互动环节,针对中企在拉美营商风险、替代倡议竞争力等问题,他回应称,拉美地区整体稳定,中企应把握区域一体化机遇,通过本土化运营应对挑战。
本期沙龙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的强大生命力与发展潜力,为经济贸易方向教师提供鲜活教学案例与前沿行业洞察,助力教师更新教研内容,演讲案例中秘鲁瓦努科港、巴秘两洋走廊等基建项目,比亚迪巴西工厂、华为5G落地等产业合作案例为经贸课程实操素材。同时,伊塔洛·波蒂对中企本土化运营、拉美营商环境的分析,也为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跨国经贸实操逻辑、培养行业研判能力提供支撑,推动经贸教师实现“教研结合、产学衔接”的发展目标。
活动最后,张燕做总结讲话,她表示在我校教师结构青年教师占六成的情况下,教师发展中心首办青年教师沙龙,后续将邀专家与企业家,遵循学校“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初心,开展好教师发展中心的各项服务活动,共谱成长篇章。

伊塔洛·波蒂教授演讲

校长助理张燕总结讲话

会议现场

合影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