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校庆专题】一起成长的15年:访经济系陆川老师

  编者按:光阴荏苒,岁月如歌,筚路蓝缕,风雨兼程,广州商学院即将迎来15周年校庆。十五年来,从广东省第一所独立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到如今的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成的普通本科高校——广州商学院,学院一直担当广东民办高校教育先试先行的探路者。当年的教职员工,如今已是学院教学管理的中流砥柱;昔日的莘莘学子,现已成为服务社会的栋梁人才。十五年,我们携手走过,回忆那些尽情飞扬在这片教育沃土中的青春与激情;十五年,我们一起成长,感怀伴随母校砥砺前行带来那份熠熠生辉的坚毅与成熟。让我们透过这些可敬可爱的建校参与者、老教职工、校友、教师、学生的成长故事,见证母校的发展,向15周年校庆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人物档案:陆川,男,校聘副教授,现任经济系党总支书记,1999年入职。曾发表了3篇学术论文,编写了2本教材,创造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上机实验教学模式。曾获得学院2001、2003、2005、2007年度考核优秀奖;2005年度被评为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及华南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5-2006年度被评为广州市萝岗区优秀教师;获得2006—2007年度教育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突出成绩奖;2007年度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校庆祝福:广商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回顾学院的迅猛发展,顺势而为展现蓬勃朝气
  1999年8月25日,陆川老师怀揣着梦想来到学院应聘。陆老师依稀记得坐车去学院的路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的都是山,到达学院后,感觉眼前一亮,在花草树木与楼房中显得分外和谐亲切,感觉就像到了“世外桃源”。
  回忆经济系的发展,陆老师感慨学院十五年的迅猛发展。从系部专业发展看,2003年,经济系升级为本科,当时的本科专业是国际会计,到2007年底,经济系的在校生已经接近4000多人,后来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学院又成立了会计系,这充分体现了民办高校发展的活力。从学院办学发展看,学院从专科升级为本科,接着取得了学士学位授予权,随后从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的二级学院到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成的普通本科高校,从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到广州商学院,学院的发展之路一方面是顺势而为,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自身的朝气蓬勃,给我们教职工一种向前迈进的坚定信念和发展前景。
 
个人成长离不开学院发展,教材编写“独具特色”
  陆老师最初在学院计算机系任教,后来应学院的教学需要,加上专业课程的适合,他转到经济系担任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随着学院各系学生工作的逐步完善,他被任命为经济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主任,担任系党总支书记。陆老师认为,从计算机系到经济系,从普通专任教师到系党总支书记的一段职业生涯变迁,其中离不开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的发展需要以及为教师队伍创建更多成长平台的人文关怀。
  当然,坚持一线教学才是从事高校教育的根本。15年来,陆老师除了承担系里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外,如今还开设《电子商务》和《广告学》两门专业课程。陆老师一直有个理念:教材应该出自一线教师之手。于是,在学院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带领年轻教师编写了《电子商务实验》和《电子商务概论》系列教材。与传统教材不同的是,这些教材是用软件制作,与课程衔接之余还能方便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在全国中独具特色。这两本书均由清华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发行。
 
用心开展实验室建设,突出“实践教学”
  专业实验室是学院教学硬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系专业发展的保证,实验室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学院办学特色的展现。经济系目前拥有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ERP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和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非电商专业)等,这些实验室都已经通过验收并投入教学使用。担任经济系实验室建设任务的陆老师表示,刚开始建设实验室时,由于经验不足,困难重重,在学院的支持与鼓励下,多次派老师到其他优秀院校学习,大家认真研讨组建方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集思广益,最后建成了目前投入使用的各个实验室。
  实践教学是经济系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如何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我院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关于实践教学,陆老师非常自信地谈起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走出去”就是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如带学生去到广交会的电子商务专场,了解并搜集一些电子商务的前沿应用;“请进来”就是邀请一些企业的老总或者电子商务的总经理到学校给同学们讲企业对电子商务的一些现实需求。此外,把专业赛事与专业教学结合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方式。陆老师谈到自己经常留意一些大型专业比赛,把相关信息告诉学生,让学生组建团队,并指导学生参赛。这些比赛获奖是学生将来的就业的一份有力证明。陆老师认为,当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大学所学知识在三到五年后将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因此实践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济系目前实践教学占教学课时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15%提升到30%左右。
 
着手培育校友文化,坚持“行胜于说”
  陆老师坦言,学院的文化建设还需要提升。“行胜于说”,他已经尝试在校友文化方面开展工作。从2013年开始,他便组织开展了校友聚会工作,希望对学院的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他谈到,组织开展校友聚会,可以挖掘校友资源,展现校友文化,促进学院教学的改进,并且给未走出社会的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社会的宝贵经验。在交谈中,陆老师拿出今年他做的“十年校友再聚首”的活动策划书,上面有院系的盖章。“院领导非常支持这项活动的开展,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坚持做下去,将来我们学院的校园文化档次将进一步提升,社会知名度将大大提高。”
 
最喜欢小东湖和运动场,可谓“赏心悦目”
  曾经的学院,校舍建筑可谓“一目了然”。陆老师回忆,原来的图书馆是在教学楼二楼靠边的一点点地方,藏书比较少,同学们借书和自修都不太方便。如今,学生宿舍、图书馆、网球场、体育馆、灯光球场、校道等等,学院基础设施都在升级改造、增建重修,校园环境焕然一新,让人感慨变化之大。
  在越发美丽的校园里,在陆老师特别“钟情”小东湖和运动场。他说,小东湖,有水有桥,有花有树,偶尔还会有小情侣在散步,那感觉用四个字来形容——“赏心悦目”。在运动场,总能看到学生们在打球,看得自己都想动起来。学生经常在运动场举行各种活动,他总是以评委的身份去观看,感觉挺好的。
  在校庆1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陆老师与师生共勉:“学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
(《广州商学院报》记者:陈红英 实习记者:龚丹桂 编辑:王静仪 摄影:张瀚文)

陆川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