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应用人才培养】访法学院实训基地: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编者按: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同选择和普遍趋势。人们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在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常规途径之外,另辟蹊径,构建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学生实训基地,作为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
  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是犯罪分子,却不在监狱服刑,而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在确定的期限内要接受教育和改造。他们是社区服刑人员,而这种服刑方式被称之为“社区矫正”。而参与帮教他们的竟是广州商学院法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这是怎么回事?
广商法学院学生帮教社区服刑人员
 
   服务社会:在校学生帮教社区服刑人员
  据了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2010年,广州商学院法学院牵手广州市黄埔区司法局共建社区矫正志愿者实践基地。据了解,这是广东省内首创的试点基地。六年来,学校法学院先后组织500多学生参加社区矫正活动,对100多名矫正对象进行了教育、引导和干预,其中30多人的刑期已满,解除了社区矫正,顺利回归社会。
  广州市黄埔区司法局领导谈到,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凭借其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弥补司法所以及基层乡镇专业矫正工作人员的缺乏,缓解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压力。开创了高校与政府部门利用相互优势合作进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新型矫正模式,为社区矫正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与工作形式。
南方卫视:志愿参与社区矫正 大学生有优势
 
   培养人才:社区矫正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广商校长杨文轩指出,学校与政府机关合作,协同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既可为在校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把学习所得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也可为政府部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开拓一条新路径。这是一种“双赢”的实践,符合学校的办学思路,值得大力推进。
  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基地为法学院的同学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平台,创新了法学实践教学的模式。一般法学专业院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局限于开展校内的模拟法庭,而参加社区矫正活动,无疑延长和扩大法学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链条和空间。现在法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变成:课堂专业知识传授——模拟法庭、法院审判实践——社区矫正实践教学——社会法律服务。
  2014年,法学院有一个毕业生考上汕头市达濠区司法局公务员。上班后就做社区矫正工作,表现很突出。领导感到惊讶,问她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她回答说:“我在学校就参加过这样的实践。通过参加社区矫正活动,自我能力得到了提升,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扩大视野,学以致用,以此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能够从中提升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增强社会的责任感。”
南方法治报: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基地是省内首创试点基地
 
   科学研究:社区矫正与科研工作相结合
  为总结和改进社区矫正工作,去年5月,由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处、省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协会指导,广州商学院和广州市萝岗区司法局共同主办的“社区矫正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广州商学院举行。除指导单位和主办单位外,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华南师大法学院等高校的法学专家也参会发言。
  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领导对学校社区矫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法学专业学生在参与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多做实证研究。如真实矫正案例:一位未成年的矫正对象经过社区矫正之后,重新回归社会,考取了大学。对这种具体个案的矫正效果,应进行相对长时间的研究,形成研究成果。
  学校法学院一直坚持把社区矫正工作与科研工作相结合,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了法学院社区矫正实践基地项目立项,划拨15万元项目经费,形成研究成果:《社区矫正教程》。法学院陈秀图、张仁瀞两位老师的“社区矫正服务活动”被评为2012年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并被2013年版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丛书收录。取得一批以社区矫正工作为主题科研课题,如《社区矫正服务训练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学校创新项目立项。在广州市黄埔区司法局举办的征文比赛中,法学院的《社区服刑人员循证心理矫正探索》获得“一等奖”。
广东电视台报道学校社区矫正工作
 
  学校与政府共建社区矫正志愿服务基地,是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与社区矫正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活动不仅扩充基层社区矫正工作队伍,而且增强学校实践教学效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开创政府、学校、学生多边共赢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