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语系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曾利沙教授出席在海口举行的“2014全国翻译学研究战略论坛“,并作中心论题“翻译学核心体系理论研究范畴拓展与重构“的主旨发言。论坛旨在从宏观角度审视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翻译理论界的现状,思考并研讨若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进而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翻译理论构建的积极、健康发展提出新锐的见解,形成新的共识。出席论坛的有来自境内外翻译学领域知名学者方梦之教授(上海大学)、潘文国教授、张春柏教授(华东师大)、何刚强教授(复旦大学,《上海翻译》主编)、郭建中教授(浙江大学)、吕俊教授(南京师大)、黄忠廉教授(黑龙江大学)、孙艺风教授(香港岭南大学)、王宏教授(苏州大学)、胡开宝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等30多名专家。
曾利沙教授针对我国翻译学系统理论研究的困境指出,翻译学系统理论研究要求具有问题指向性、目的明确性、实践广延性、规则导引性、知识系统性、原理有效性、理论开放性、思维辩证性。翻译学系统理论应由一系列相辅相成的核心理论范畴体系组成,辅以一系列外围理论范畴作为保护带。译学理论研究的“合”与“隔”不宜从理论出发,而应从事实出发,原则的使用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审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问题不应片面僵化,而应辩证动态剖析。译学系统研究需从发生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哲学层面进行全面阐释和论证,以各语言学分支学科理论与方法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分析工具,在理论探讨与建构上应力求批判继承共生化、旧知新知化、新知观念化、经验理据化、知识条理化、逻辑范畴化、模块建构化、系统调节化,在理论与技能知识与经验感性认识的传授上力求可阐释性、可推论性、可描述性、可操作性、可印证性。
注:
曾利沙,男,1953-,2014年7月正式聘为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英语教授,商务语言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应用翻译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翻译学院翻译学、应用翻译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国家人文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广东省译审、副译审职称评定委员会专家、广东省外国语言学学会理事、广州市外事翻译学会理事、广州市公共场所英文译名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翻译》编委。
科研成果: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外语类权威和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承担或主持国家社科、省部厅级社科等各类项目16 项(省部级社科重大重点项目3项),参与国家社科及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或承担校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编著/译著6部。
社会影响:近10余年来,受邀在境内外全国或国际性学术会议作主旨报告18次。2011年入选《中国译学大辞典》“译学百论”学者名录(学术成就简介3000多字);受邀在西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师大、海南大学、海南师大等省内外近20所高校外语院系作学术讲座,深受好评;10年来指导国内16个省市30多所高校高级访问学者46名。
境内外获奖:1997年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奖;2004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奖;200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颁发的[港、澳、台、内地]“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2008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名师"称号和奖励,校内各种奖项数十项。
外语系商务英语学科带头人曾利沙教授作主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