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我校校长李晓教授最新专著《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出版发行

  近日,我校校长李晓教授最新著作《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授权机械工业出版社完成发行准备工作,新书将于近期正式出版。该书汇编整理了李晓教授近两年来的主要研究观点,集中反映了李晓教授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当前形势与未来发展的观察与思考,相关研究已在理论界发挥广泛影响,获得众多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推荐。
李晓教授最新著作《双重冲击:大国博弈的未来与未来的世界经济》
 
各位学者对于本书的评价和赞誉
  李晓教授作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领军人物和资深学者,在《双重冲击》中对当下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进行了全面论述,视野宏大、思想深邃、理由翔实、判断精准,且富有前瞻性和建设性,对于认识当下全球政治与经济形势和制定合宜的大国博弈策略,乃至对理解未来中国如何进一步改革开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韦  森
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
 
  《双重冲击》讨论的主题是各界近年来高度关注的大事态,并非局限于经济和金融领域。本人特别提请读者用心阅读和思考本书的几个论点:第一,美国决策层不再仅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两国之间的经贸交往,而是转向以政治和战略为重的立场。第二,全球化不再是同质、同趋势的整合过程,而是走向区域化,甚至呈现出分裂的势头,至少是分裂成由不同的政治价值体系及其实践社会所引领的两大潮流。它们之间的完全脱钩虽然难以做成,但它们的趋同更不可能。第三,美国决策层应对此前的全球化猛烈冲击的调整思路,是力求提倡和构建一个“高素质、高指标、高要求”的全球化治理体系。尽管目前远未成型,但美国及其核心盟邦朝这个方向努力的迹象已经陆续不绝地出场。
丁学良
哈佛大学博士
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兼 “中国海外利益研究院”学术主导
 
  《双重冲击》收录的李晓教授近年来的20篇讲演从大国博弈的理论与现实切入,条分缕析地描摹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与全球化分裂,并给出了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战略对策。严谨且理性的论证分析彰显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对问题的透彻理解,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未来,中美大国关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发展演变,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变迁走向。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并把握具有本质意义的确定性,本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预判,相信读者会从阅读中有所启发、收获!
田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美国得州农工大学讲席教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国博弈的加剧尤其是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日趋复杂、多变且合作竞争并存,其另一个特征便是大国间力量对比的消长。李晓教授在《双重冲击》一书中集中讨论的,正是当下及今后一段时期人类面临的这两个问题。阅读此书,无疑有助于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与把握。
张宇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双重冲击》是李晓教授近年来关于大国竞争相关问题思考的文字记录,我强烈推荐。这部著作是他数十年来在世界经济、政治、金融领域厚重的学术研究以及针对世界局势剧烈变革的思考凝结。通读全书,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关美元与大国竞争的讨论、在大国竞争中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不同视角的分析。李晓教授在这些方面的深刻洞见不仅会使普通读者获益匪浅,也对该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取得理论突破大有裨益。
鞠建东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讲席教授
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经济如何在中美大国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下开新局、树新机?李晓教授作为中国世界经济学界的著名经济学家,在《双重冲击》这部大作中高屋建瓴、大开大合,从新的战略高度对中国经济如何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相信所有关心这一问题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余淼杰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国家杰青
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
 
  无论是宏观经济学思想还是国际政治理论,在李晓教授阐释的双重冲击下,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宏观经济学并不排斥“直升飞机撒钱”的做法,但对于货币洪水之结果及治理,并无把握,也无先例可循。
  贸易争端开启了“全球化分裂”,自由贸易出现了各自的表达,不同国家应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政策,使得全球治理难题成为无解之局。但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也从未提供一种解决当今世界“脱钩悖论”的方案,有人试图脱钩但又无法脱钩。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如何能切开业已高度融合的全球经济体系?今后的世界经济来到一片“未来水世界”,没有“桥和船”,没有现成答案,理论上需要创新,实践中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中国需要在这“无人之境”实现“惊险的一跃”。很难,但也必须跨过去。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双重冲击”的说法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即如何构建读懂中国与理解世界的方法论,尤其是在出现不确定性及重大变革时,如何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决策,来缓冲种种冲击带来的风险、恐惧与影响。穿越迷雾阵,看清灰犀牛,不会惊慌失措,不会泯然众人,保持清醒,葆有定力—这是疫情大流行、世界大变局背景下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来看,相信李晓教授的相关研究(问题分析、误解分析、趋势分析等)在提供诸多专业思考之外,能给人一种坚定的力量,使我们不会轻易迷惑于喧嚣,张皇于变革。
高明勇
政邦智库理事长、资深评论人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双方的博弈左右着未来数十年的世界格局,甚至人类的命运。李晓教授的《双重冲击》系统而深刻地解剖了当前世界主要矛盾的根源所在,举重若轻,宛如庖丁解牛。通读此书,有助于每个人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构建一个完整的分析框架。开卷有益,此之谓也。
张  涛
凤凰网财经总监
 
  李晓教授的《双重冲击》一书,从美国霸权、美国经济金融化和美元体系等角度揭示了美国“控制”世界的方式。书中详解了美国的“国际救赎”情结、美国自由市场控制的“奴役之路”和美元体系的核心利益与全球性权力,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国霸权尤其是美元霸权的图景。
  从“经济全球化”到“全球化分裂”,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金融治理面临哪些挑战?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如何演变?书中也给出了思考。书中“货币翻弄的世界”一讲,李晓教授对比了元朝以后的中国与1500年以来的欧洲,从货币制度的视角,阐释了中西方大分流更多地源于双方的金融大分流,值得读者品味。
王  冠
央视国际频道主持人、前驻美首席记者
 
  李晓先生是一位理性主义派学者、清醒犀利的观察家,这一特点贯穿《双重冲击》全书。书中观点和立论基于历史发展脉络,立足当前中美之间的现实问题,剖析入木三分、精准有力。作者深挖并遵循世界经济、美国金融体系、中美博弈之动态发展的内在规律及脉络,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张战略图谱。关于问题的根源、本质和机理,作者阐释透彻,颇多灼见和亮点;理论上引经据典,问题的底层逻辑阐释得可谓“稳、准、狠”。
  李晓先生将经济学和政治学融会贯通,其博大精深的国际政治经济学造诣在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书中剖析的全球及中美关系问题,以及“债务人逻辑”“全球货币超发”“全球化分裂”、美国“去中国化的国际战略联盟”倡议、“人民币国际化”等问题,均为重建未来世界格局的重要议题。作为理性主义派学者,李晓先生均对这些议题给出了务实的建言献策。这是一本值得各行业领军者、政府官员、外交人员等通读、学习的著作。
  正如美国长期秉持的威尔逊观念,基辛格先生曾描述“美国尚未准备好承担全球化的角色”,追本溯源,显性或隐性的“美国优先”基调,其实一直贯穿美国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史。
  中美领导力发展基金会联席主席约翰·拉特利奇(John Rutledge)博士,是美国三任总统(里根、老布什、小布什)经济顾问;其家族直系前辈老拉特利奇先生正是美国《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起草和签署人之一。我作为中美领导力发展基金会创始人、主席,接受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的荐书邀请,是缘分也是荣幸。
李  红
中美领导力发展基金会创始人、主席
 
序言
  当今世界面临着大国博弈日趋升级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双重冲击,这不仅使迅猛发展的全球化进程正在改变既有的方向和轨迹,更使得未来的世界格局变得扑朔迷离。
  自1492年大航海时代开启迄今,全球化经历了五百年的缓慢发展直至20世纪90年代方达高潮。这一规模宏大却又动荡曲折的历史进程,得益于一波又一波的科技浪潮、全球性的人口膨胀与城镇化发展,“冷战”结束与全球市场及其规则的日趋统一,以及金融创新源源不断的活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增长陷入困境,全球化进程也遭遇重大挫折。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中美贸易争端……一连串的“黑天鹅”事件打破了人们对全球化的幻想。究其根源,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重要的内生性作用。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启的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百年来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使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进而使美国成为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相应地,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发达的金融市场支撑的美元体系,则成为美国控制世界的居于核心地位的结构性权力,这种权力使美国成为异于既往帝国的“超级帝国主义国家”。另一方面,这一进程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即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级破产、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的同时,国际上也发生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的严重分化,双方的协调、合作成本日益提升,摩擦不断增多。正是在此进程中,当中国经历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中美两国惊讶地发现,彼此间竟然如此陌生。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头戴王冠的脑袋总是感到不安。历史经验证明,霸权国家总是像猫科动物一样,对快速移动的物体充满警惕与关注。四十多年来,在彼此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且经济繁荣的时期,中美双方尚能达成共识,顺利开展分工合作,然而当中国经济实力快速崛起、日益接近美国,且美国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遭遇诸多困境之时,美国俨然已将中国视为自身霸权的最大威胁,彼此间的关系从正和博弈的经济逻辑,转向零和博弈的政治逻辑,各领域的差异被急剧放大,不同的历史叙事、文化传统、发展模式以及价值观似乎变成一道难以跨越的深壑。相应地,中美两国对全球化的认知及其道路选择也开始发生明显分化。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作为一个“黑天鹅”事件为全球化发展道路的分化按下了加速键。这场突如其来的外生性冲击,不仅使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更使得世界各国彼此间陷入隔离、脱钩的状态。一方面,疫情使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全球价值链突然中断,跨国公司全球投资和贸易中的安全性因素陡然提升,以往价值链分工、布局的全球化趋势正在为本土化、区域化趋势所取代,相应地,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另一方面,原本应该共同应对的全球疫情,不仅未能成为主要国家之间通力合作的黏合剂,反而成为某些大国“甩锅”甚至将疫情“政治化”的契机。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大国博弈,使得迄今为止支撑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经济秩序遭受重大冲击,“供应安全”“收入平等”“政治正确”以及价值观等因素决定的政治选择,越来越成为大国对外关系决策的重要前提。其结果是,业已十分严重的“全球治理赤字”转化为更为危险的“全球治理分裂”。
  正因为如此,同“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等提法相比,我更愿意将上述过程或现象称为“全球化分裂”,即世界上第一、第二大经济体之间,在有关什么是全球化以及全球化的内涵、模式、规则和发展路径等方面的共识发生了分裂,两者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驰。更有甚者,美国正在试图构建一个新的所谓更高规则和制度水准的“去中国化”的全球化进程,借以遏制中国崛起。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全球化发展既有高潮亦有低潮,其发展趋势难以被长久阻挡。然而,如此规模巨大的全球化分裂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足以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因为,这不是一个如过往那样可以正常应对的新一轮的社会经济周期,而是到达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人类历史进程是走向至暗时刻,还是走向光明未来。
显然,面对严峻的双重冲击,中国的应对策略不仅决定着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命运,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世界格局乃至人类历史的未来。在这样一个浪潮汹涌的历史关头,每一位学者都应该做出理性、深入的思考。答案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致,但思考本身即为责任。
  本书阐述的观点,大多是我在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争端升级为大国博弈的过程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针对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与发言,共计十九讲,主要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大国博弈:理论与现实,第二篇为未来的世界经济与全球化分裂,第三篇为双重冲击下中国的战略对策。最后,在附录部分,首次以文字形式收录我于2018年6月底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毕业典礼上所做的题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讲话。这篇讲话迄今为止在国内外的点击量超过千万。当时正值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争端不久,有些人不赞同我对中美关系性质及其走势的判断,但三年多来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表明,这些判断基本上是准确的。
 
李晓教授简介
  广州商学院校长,横琴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院院长,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兼任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世界经济概论》首席专家,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学术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论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等。
  作者长期致力于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相关专著和论文100余篇,两次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著《亚洲的超越:构建东亚区域货币体系与“人民币亚洲化”》2009年获教育部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的视点与战略》入选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列入“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016年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获第四届中国金融图书“金羊奖”,《“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究》获评人民出版社“2021年度十大优秀学术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