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第五片区)第七次案例督导活动在我校开展

12月27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第五片区)各高校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同仁汇集于我校实训楼219,共同参加片区第六次案例团体督导活动。本次督导邀请了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前副院长,广州市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心理学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彭建玲副教授对疑难案例进行督导。来自第五片区近10所高校的30多位心理健康工作同仁共同参加了此次案例督导。

活动伊始,我校心理中心主任张秋艳老师对彭建玲副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向其表达了诚挚的欢迎与感谢之情,随后督导会议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督导精心安排了两个典型案例的深入探讨,每个案例均给予1小时的督导时长,旨在为参会咨询师们提供充分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第一个案例由广州华立学院的邹思静老师提报,围绕一例强迫抑郁案例展开。彭建玲副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从案例中来访者的家庭背景入手,层层剖析,精准地揭示了来访者症状背后潜藏的深层成因,并敏锐地捕捉到了来访者内心自我成长的力量。彭教授强调,相较于症状本身,咨询师更应关注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以及来访者在困境中展现出的自我突破的坚韧力量。她指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应巧妙地将这种力量反馈给来访者,助力其构建属于自己的心灵支撑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紧接着,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刘树辉老师汇报了一例学习相关案例。针对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彭建玲副教授提出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她认为,咨询师应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善于从细微之处挖掘线索,当面对来访者的挑战时,需及时反思自身角色定位,以温和而巧妙的方式引导来访者朝着其内心向往的方向前行,避免与来访者形成对立局面,如同呵护新生的幼苗一般,助力其茁壮成长。为了让参会咨询师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彭教授还邀请了其他与会人员共同进行练习与示范,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受益匪浅。

会上,与会咨询师们纷纷踊跃发言,逐一分享了自己在本次督导活动中的深刻感受与丰硕收获。有的咨询师在案例研讨中重新审视并发现了自身的专业优势,而有的则通过对比与反思,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尤为重要的是,众多咨询师深刻领悟到“将来访者视为有血有肉、鲜活生动的个体”这一理念的重要性——咨询师通过与来访者的对话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而不是眼中只有症状,在无力消解症状时就提出转介。

会议结束时,我校心理中心主任张秋艳老师再次对彭建玲老师的分享、案例提报人提供的典型案例和与会咨询师们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感谢,并组织进行了合影。通过此次活动,与会的咨询师们通过观摩、思考、代入和模仿,身临其境地和案例中的咨询师与来访者坐到了一起,深入理解了咨询过程中动力的产生、变化对咨询进程及效果的影响。相信本次督导活动的举办,将使得咨询师们获得对来访者的痛苦与症状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呈现出更加专业而细致的工作方法,切实而稳定地服务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会议现场(三)

现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