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使命,10月30日上午,学校校长隋广军教授、学校党委书记唐明勇教授分别为2025级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
解析中国经济韧性,激励学子笃志励行
隋广军以“面对外部冲击中国经济为何能稳步增长”为主题,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韧性与发展潜力,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稳步增长的五大关键支撑。他指出,“基础稳”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得益于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优势多”是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保障,体现在独特的制度优势和丰富优质的人力资源;“韧性强”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源自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强大的内需市场;“潜能大”则为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科技创新与绿色转型正不断激发新的增长活力。隋广军特别强调了民营经济在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称其为推动创新、保障就业的“生力军”。他结合自身访学经历,分享了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切身感受,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认同与信心。
隋广军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引导同学们从宏观视角理解国家发展大势,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的时代征程。他勉励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以“国之大者”胸怀答好“信仰之问”;同时锤炼过硬本领,勤学善思、勇于创新,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需求。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思政课不仅增长了见识,更明确了方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召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传承抗战精神,激励青年奋楫扬帆
唐明勇以“以抗战精神铸魂 锚定青年使命担当”为主题,从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切入,深刻阐释了以爱国、气节、血性与信念为核心的抗战精神。他强调,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硝烟散尽,但其精神力量历久弥新,对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唐明勇向全体同学提出三点期望:一要筑牢爱国根基,答好“信仰之问”。他鼓励同学们把准政治方向,胸怀“国之大者”,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蓝图,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二要锤炼过硬本领,答好“能力之问”。唐明勇指出,青年时期是苦练内功的黄金阶段,希望大家勤学善思,夯实专业基础;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前沿;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在实干中增长才干。三要激昂奋斗精神,答好“成长之问”。他结合先辈坚韧事迹,呼吁同学们拒绝“躺平”,争做永不停歇的奋斗者;敢于担当,做困难面前的行动者;保持坚韧,做百折不挠的追梦人。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围绕“专业学习与精神传承”“当代青年的责任”等话题踊跃提问。唐明勇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耐心细致地一一回应,现场掌声不断。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第一课”不仅是一堂思政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召唤。同学们坚信,必将以抗战精神为指引,锚定青春坐标,锤炼真本领,奋进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质量与实效,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摆在立德树人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思政育人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持续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着力打造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的思政金课。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形式,确保思政课成为铸魂育人的关键课程,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保障。

隋广军校长讲授“思政第一课”

唐明勇书记讲授“思政第一课”

同学们认真听讲(一)

同学们认真听讲(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