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卢晓中教授应邀作专题报告,拉开我院教学工作会议帷幕

      3月22日至23日,我院在学术报告厅召开2011-2012学年教学工作会议。22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应邀作“对高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国家(省)政策与国际比较视野”的专题报告会,拉开了本次教学工作会议的帷幕。报告会副院长刘根正主持。

 

       卢晓中教授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对高等院校的指导要求,分别从“高校走向社会中心与分层定位、大学文化与高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质量、国际化与高校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和观点。

 

       在阐述高校走向“社会中心”与进行高校分层定位时,他分析了高等教育走向“社会中心”的必然与或然,以及分析了高等教育分类(层)发展问题。他认为:从总体而言,高等教育必然走向社会中心,但对具体高校来说,能否走向“社会中心”,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主观努力,高等学校既要主动因应经济社会的需求而存在,但又不能“有求必应”,两者应保持一定的张力;“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因此,各高等学校在走向“中心面”的过程中,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准确定位,各安其位。

 

       在谈到大学文化与高校特色时,他分析了高校发展历史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文化个性与高校特色的关系,以及高校发展过程中如何凝练特色等问题。他结合胡锦涛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讲话精神和国家政策规划对高校办学特色和风格的要求,他认为“高品质的大学必然有高品位、高质量的大学文化”,不同层次的高校必须有个性的大学文化,要克服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要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特色,坚持特色办学,争创一流。

 

       卢晓中教授认为,要协调好“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质量”二者关系,思考如何解决人才培养的“粗放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细化”之矛盾、如何发挥人才培养模式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引领功能、高校在培养目标上如何进行静态定位与动态的衔接。他认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完善实践性环节教学,加强创业教育,建立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需求的直接联系,实施“订单式”(学校主导)和“超市式”(学生自主)的培养方式,建立“产学研”一体的联合培养,建立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转换机制,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卢晓中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开放发展是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选择。他建议,要实现国际化的办学特色,应引进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国际人才,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

 

       刘根正对卢晓中教授精彩的报告表示感谢,并要求各系(部)根据报告会的内容进一步研讨与探索,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院人才培养质量。


 

       卢晓中简介:
       卢晓中教授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国际比较教育、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等方面有比较高的造诣,出版《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概论》等学术专著10多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广东省首届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兼任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院校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并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东省教育政策与法律咨询专家。

 


专题报告现场


卢晓中教授进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