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育: https://www.gdjy.cn/show.php?contentid=122266
中国知网: 互联网+企业孵化——广州商学院全力打造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编者按:《广东教育》杂志社是广东省教育厅的宣传机构,现编辑出版《广东教育·综合》等八种期刊,均被万方数据、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多家数据库收录。《广东教育·综合》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发行,主要报道广东教育现状,传递教育信息,宣传教育界先进人物,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介绍教改成果。《广东教育·综合》2015年第12期在品牌栏目,以“互联网+企业孵化——广州商学院全力打造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为题,报道我校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推进自身向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取得良好成效,值得借鉴与思考。
近十年来,作为一种形成与发展中的本科教育类型及高校分类研究的新成果,“应用型高校”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办学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业已成为我国众多地方本科院校所普遍追求的办学目标。在现阶段中国教育的语境下,应用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大学以及当前高职院校的一种办学类型。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于研究型,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又强于高职院校。然而“应用型大学”确是一个类型学范式下的先验性概念,如何正确厘清自身对于应用型大学内涵的界定,并寻找到有效的建设推进路径,对于诸多本科院校的转型至关重要。作为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广州商学院在推进自身向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中,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突破口,取得良好成效,颇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02年,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
十多年来,一些高校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①“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②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③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④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为保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⑤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试点,培养创新型人才;⑥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互联网+企业孵化”是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由广州商学院首创。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伊始,就把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出发点,把基地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和条件建设为重点。三年多的实践证明,基地建设的阶段目标已经达成,同时在推进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育思想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回应应用型高校办学模式,淡化学科边界,促进学科融合方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已经取得有较高显示度的实践成果。
1.构建协同治理的管理体制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自身能够有效实现并完成的,它需要有社会行业与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协同建设。如何在多元协同的环境中,保证基地的优质和高效,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采用“多元归主”方式,即广州商学院为主导,多单位协同治理。广州商学院成立有多元治理功能的孵化基地理事会。会长由广州商学院校长杨文轩教授担任,理事会成员由广东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领导、广州市黄埔区政研室领导、企业代表和专业人士组成。理事会确定了会议制度、决策制度,任命了基地主任和执行主任,构建了培训部、竞赛部、项目部、综合管理部的组织架构,并就各部门人员聘用,职能划分落到实处,使基地建设有了高效的组织保证。
同时,为保证基地顺畅运行,必须有规章制度作保障。基地一开始就把制度建设放在优先解决的地位。在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专业人员讨论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入驻项目考核办法》、《广州商学院菜鸟驿站(原阿里巴巴服务站)资金管理制度》、《个人入驻协议》等一批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基地运作的各个方面,也注意到基地创业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环境,既要有风险意识,也应该有降低风险的制度和措施。
2.搭建有序高效的运行平台
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重中之重是平台建设,它是基地目标达成的关键所在。基地一共构建了5大真实业务为基本内容的管理与实践平台: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以赛促学”的创业大赛平台、“以赛孵化”的创业大赛平台、提高创业者素质的人才服务平台、“种子资金”型的创业投资平台。
其中,以真实业务为特点的管理与实践平台特色十分鲜明。它把大学生创业团队置身于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去锻炼。学生创业团队是自主组织的团队,他们多数来自不同系部,各有自己的专业,创业把他们联合在一起。每位学生有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担任不同职能角色,即5C的职能,分别是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营销官(CMO)、首席运营官(COO)、首席信息官(CIO)。
他们的入驻项目能脱颖而出,顺利入驻,是在激烈竞争中取得的。他们的创业方案就是他们共同智慧的结晶,成功与否都是在一次深刻的锻炼过程。项目入驻后,面对的是与社会同样的创业环境和商业环境,是更加剧烈的竞争。在整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得到团队精神的凝练,成功挫折的历炼,自主学习的磨练。经过创业过程的洗礼,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其影响是深刻而又全面的。
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有利于提高创业者综合素质的人才服务平台。网络创业作为信息和网络技术与组织结构和行为的互动过程,总是以创业者为主体的。尽管结构行为网络创业理论与行动者网络创业理论对网络创业的理解有所不同,前者把网络创业视为信息和网络技术与组织结构的互动过程,注重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限制性、成熟度和全面性等特征在网络创业中的体现,强调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决策过程、领导、效能、冲突管理和氛围等要素在网络创业中的作用;后者则把网络创业视为信息和网络技术与创业者行为的互动过程,注重对技术和个体行动者的单位分析,强调技术和个体行为者作为一种行动方在参与异质性网络创业中的作用,但是这两种网络创业理论都重视创业者自身的素质。
基于两种网络创业理论的共识,基地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宗旨,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方式。首先是配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尤其注重知名电商企业的专家的选配,从理论与企业成功案例。其次采用“课堂——课外——模拟社会——社会”梯度推进方式,尤其注重让学生到京东、尚品宅配、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企业进行网络创业的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他们感性认识,提高实操能力。在此注重学生创业团队健全人格的养成、现代意识培养和国际化视野开拓。尤其注重团队精神、契约精神、职业忠诚的培养。总之,人才培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突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重。
3.提供有力的保障条件
创业教育需要条件支撑,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何才能支持到位,却是创业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面对本科层次学生,面对大众教育的时代,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开阔的国际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健康的体魄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以广州商学院学生调查资料为例,其创业意识是强烈的。诚然,创业成功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概念界定,但是把创业教育当成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当成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作用已被实践证明是深刻而且全面、积极而有效。
广州商学院对创业教育的支持首先体现在办学理念上,广州商学院办学定位是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开放式明确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尤其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为全院提供一个与社会互动的平台,是开放式办学的具体体现。把创新教育贯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实践,是全面提高学习实践能力的有力抓手。
其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综合能力支撑。网络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网络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最终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主动力之一。信息技术课程是网络创业的基础。以广州商学院2014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创业课程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网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
再次,是为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教育提供资金、场地与设备的支持。构建了“种子资金”型创业投资平台。创建了广州商学院大学生网络创业基金,通过设立财政资金引导、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参股、企业支持来增加资助创业团队。三年来发放大学生网络创业基金3万元,资助力度和数额将逐年加大和提高。为了满足孵化基地构建具有融资、培训、注册公司服务和物流等多功能办公室、孵化基地孵化场地和物流配送场地。随着创业教育的扩展,外语系与广东新航线合作,艺术设计学院与深圳20家企业合作,学校正在建设更大的创业孵化场所,满足不断增长的创业教育的场地要求。
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建设3年多来,孵化基地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布局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从封闭管理向开放式办学的新机制转型,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从传统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向以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探究学习为主的现代学习方式转变的新途径。
学校一年一次的“创业论坛”成为专家学者和企业互动的平台,一年一次的网络创业大赛成为全院踊跃参加的舞台。3年多来,已经取得一批有显示度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发表相关论文12篇,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业比赛,成绩显著,获全国性大赛奖4项,省级奖29项。已经注册8家公司并获利逾千万元。广商的基地建设产生经济效益超百万元,在广东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1.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注重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
网络时代,人成为经济发展第一要素。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是创业的灵魂。企业家的创新特质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助力。
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是承担风险,打破常规。创业的过程,就是大学生承担的一系列创造性的活动,包括组织的改革、对产品的革新、对知识的中心组合等。大学生创业外在表现是创新行动,内在指导是创新思维。在网络时代赖以发展的动力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在打破原有的模式与经验,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各个领域,在忽略旧有背景下平等对话,建立全新联系的过程,这个与企业家的创新特质高度一致。创新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创业失去创新就失去时代意义。
由此可见,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全过程。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核心。网络时代,创业教育具有了个性化时代特征。高校创业教育只有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实践手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创业才人,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可见,创新是创业教育的灵魂。
2.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注重梯度推进
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善于创新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创业教育一般规律。大学生在不同成长成才阶段突出地表现出不同的问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之一。具体说来,“大一”新生突出地表现出适应问题,“大二”学生突出地表现出意识觉醒问题,“大三”学生突出地表现出“分流”问题,“大四”学生突出地表现出压力问题。四个阶段的突出问题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是: 创业激情的点燃——创业知识的获取——创业能力的积累——创业行动的实施。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创业教育一般规律,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该采用“课程——课外——半社会——社会”的梯度推进方法。即面向“大一”学生,邀请创业成功学生返校进行创业认识交流,激发学生创业激情;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获取创业知识;面向“大三”学生,引导对创业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实战大赛,积累创业经验,通过大赛筛选创业团队进入创业实践营,进行真实创业实践;面向“大四”学生,通过创业导师及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遭遇到的问题,提升创业成功率。
3.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必须注重多学科融合
创新是通过对以往成果的批判继承、发现研究新方法、新思路和新领域在更高更深层次上结合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并取得理论成果的一种活动。多学科融合就是运用以上的方式、方法,实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由此可见,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善于创新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注重多学科融合,以便让学生突破旧的思维方式约束,形成创新思维。
目前,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过于专业化,缺乏或现有本专业与其他专业交叉内容的介绍,这使得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缺乏多学科融合的感受,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议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多学科融合;如电子商务专业和外语专业合作,借助专业优势,培养有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创业实践中的大赛活动是需要由志趣相投、知识能力互补的同学组建团队来完成,这就要求团队成员既要各自由专长,又要讲究多学科融合,才能将大赛项目顺利完成。
创业真实实践平台建设也要注重多学科融合,如产品设计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构建产品设计工作室,电子商务专业同学借助专业优势对最终消费者进行调研,发现需求即产品要求,形成产品需求书交给产品设计专业同学,该专业同学根据产品需求书研发和生产产品,最后交给电子商务专业同学进行销售。在工作室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积极学习多学科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应用型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坚持开放式办学的理念
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式的,才能与外部进行交流与交换,才富有生命力。创业教育的归宿是创业,创业的基础在社会。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必须是社会的真实环境。互联网时代的特质是信息共享,为打破单位、行业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提供最大可能,使协同创新、协同创业成为现实。
广州商学院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实施了多单位协同,多学科融合,多企业参与的创业教育模式,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鲜活且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把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与创业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新范式,从而成为全院学生踊跃参与的热点。这种新范式还打破了行政壁垒,模糊了专业的界线,实现了学科的融合,促进了观念更新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呼应了“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要求,闯出一条应用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新路子,彰显出应用型高校网络创业孵化基地强大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