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在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积极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经济学院试行学业导师制。
学业导师制是经济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改革,旨在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学生思想道德、学业指导、科研实践和职业规划中的作用,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人格培养、重管理轻服务、重高分轻能力等弊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专业和班级特性,9月18日,经济学院遴选出152名学业导师,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7名,博士41名,具有专业相关行业背景教师103名。10月9日,经济学院设置18个新生班级为试点班,841名学生被分设为15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专属的学业导师。经济学院学业导师采用“4+1”的形式,即学业导师任期为4年,专业指导1个学习小组,从新生入学开始帮助他们进行学业规划,解决新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时出现“不会学、不爱学、学不会”等问题,在选课、专业学习、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全方位的指导,激发学生专业归属感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或课题研究,参加专家讲座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0月24日,经济学院积极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学业导师制激励机制,在教改课题立项、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建立健全学业导师管理体制和评价机制,重视学生评价和学业导师制的成效。 经济学院试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不仅是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也是在探索“三全育人”的新路径。学业导师帮助学生获取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按照导师的思维去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扩展在学科领域的视野,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发表新观点。学业导师和学生就专业学习交换各自的看法并形成新的见解,师生之间形成良好学术交流氛围。该制度将有效地激活大学师生关系,让“传帮带”落到细处,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对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院实施学业导师制
经济学院育人路径